科學家成功改變同性戀羊的性取向———
科學家通過調(diào)整同性戀公羊大腦中的荷爾蒙平衡,成功地改變了同性戀公羊的性取向,。這個動物實驗給我們一個提示:改變?nèi)祟愑绕涫峭詰僬咝匀∠蚴欠褚材艹蔀楝F(xiàn)實,。實際上,,在過去的100多年中,很多科學家曾試圖通過實驗改變同性戀動物和同性戀者的性取向。那么改變公羊性取向的實驗究竟是如何進行的,?同樣的方法能否應(yīng)用于人身上,,并且能夠成功改變同性戀人群的性取向呢?
實驗一:調(diào)整激素水平改變同性戀公羊的性取向
據(jù)《國際先驅(qū)導報》報道,,改變公羊性取向的實驗是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首先要把公羊的頭顱切開,,在大腦中植入電極,,然后向里面注入激素,通過改變激素的水平,,來改變公羊的性取向,。
研究人員稱,由于100只公羊中就有至少6只公羊有同性戀傾向,,這樣就會影響到羊群的繁育質(zhì)量和數(shù)量,,給農(nóng)民帶來損失。因此科研人員才想辦法試圖改變公羊的性取向從而減少農(nóng)民的損失,。目前,,這個實驗已經(jīng)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改變公羊大腦中的激素水平,,使同性戀公羊開始對母羊有了興趣,,荷爾蒙平衡使它們傾向于找母羊作為性伴侶。
其實,,動物界中同性戀行為并不少見,,甚至可以說是很正常的??茖W研究表明,,至少在130種脊椎動物中都存在著同性戀行為或者是同性性行為。這種在成年的同性動物之間發(fā)生的求偶行為或性行為,,不僅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正因為如此,,類似嘗試改變動物性取向的實驗,,在科學界并不少見。
實驗二:基因改造讓果蠅對同性產(chǎn)生興趣
美國《細胞》雜志上曾發(fā)表奧地利科學家的研究報告,,科學家稱,,他們先前已經(jīng)掌握了果蠅求愛的程式化細節(jié):雄性果蠅用前腿輕敲雌性,伸展并振動翅膀唱一曲“求愛歌”,,舔雌性的外部生殖器,,最后彎曲它的腹部開始交配,。
科學家在實驗室內(nèi)對兩種性別的果蠅進行了基因改造。觀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改變基因的雄性果蠅失去了原有性取向,,開始向普通雄性果蠅求愛?;蚋淖兒蟮拇菩怨壉憩F(xiàn)出雄性特征,,并與其他普通雌性果蠅交配。此外,,這些雌性果蠅還對表現(xiàn)出雌性信息素的雄性果蠅展開“攻勢”,。他們通過改變果蠅的一個簡單基因,改變了果蠅的性取向:雄性果蠅對雌性失去了興趣,,雌性果蠅向同性展示出了交配愿望。
改變?nèi)祟愋匀∠虻膶嶒炓延?00多年的歷史
既然改變性取向的實驗在動物身上可以取得成功,,那么同樣的實驗應(yīng)用于人是不是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呢,?
實際上,試圖改變?nèi)祟愋匀∠?,尤其是同性戀者的性取向的實驗在醫(yī)學界已經(jīng)進行了100多年了,,在這些方法包括睪丸切除、睪丸植入,、性激素注射,、休克療法、腦外科手術(shù),、心理分析,、厭惡療法等等生物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治療方法。
但是這些形形色色的治療手段至今卻沒有一項方法能夠取得好的治療效果,,有的甚至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嚴重的損害,。以至于目前科學界普遍反對進行性取向的嘗試和改變同性戀者的治療。
致力于同性戀研究的著名學者,、青島大學醫(yī)學院教授張北川告訴本報記者,,成功改變動物性取向的實驗只是在實驗室中小規(guī)模進行的實驗,實際上這樣的實驗并不能改變自然界中任何一種動物中同性戀現(xiàn)象的存在,。“應(yīng)用在人身上就更不可能了,,改變同性戀者的性取向就像改變異性戀者的性取向一樣。”張北川說,。
目前醫(yī)療手段不能改變性取向
由于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等等各個方面的壓力,,很多同性戀者都曾嘗試通過醫(yī)療手段改變自己的性取向。張北川告訴記者,,在他接觸的同性戀者中,,有一個小伙子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用了5年的時間,花了5萬多塊錢,,跑遍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的各大醫(yī)院的精神衛(wèi)生中心接受治療,,都沒有取得成功。”張北川說:“這個小伙子先后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當時一家醫(yī)院針對他的情況給出的治療方案就是讓他每天看一些同性的照片,,在他看照片的同時醫(yī)生要求他在自己身上打催吐針。這樣的方法就是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讓他產(chǎn)生條件反射,,只要一看同性的照片就想吐,從心理產(chǎn)生厭惡和恐懼,。但是最后,,這個治療方案不但沒有取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對他的身體產(chǎn)生了很大的危害,,幾乎變成了一個廢人,。”
據(jù)張北川介紹,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他認識的另一位今年50多歲的同性戀者也是如此,。他嘗試用各種方法,從30多歲就開始治療,,一直到現(xiàn)在治了十幾年也沒有取得任何的效果,,最后北京的一位醫(yī)生告訴他,性取向是不能通過治療改變的,,他才放棄了治療,。
●專家觀點
改變性取向?qū)嶒炗糜谌祟惒坏赖?/p>
人類學家觀察到,世界上很多人,,包括在相同文化中成長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性取向。不同領(lǐng)域的學者針對同性戀的成因都給出了不同的解釋,,包括生物學因素,、家庭及社會因素、精神動力學因素,,但是至今也沒能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jié)論,。事實上,人生的每一個層面均受到上述因素不同程度的組合影響,,而不僅僅有性取向而已,。張北川說,,同性戀者對于同性的愛戀完全是出于一種本能。最近美國精神病協(xié)會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沒有“已出版的科學證據(jù)”顯示治療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
由于同性戀的性取向不同于大多數(shù)人的性取向,因此被認為是不正常,。張北川說,,人為的對同性戀者的性取向進行干預(yù)實際上是從文化中產(chǎn)生的。而這種落后的文化又是基于對于人類繁衍后代的需要上產(chǎn)生的,。但是這種人為的干預(yù)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違反人性的做法,。
與此同時,生物化學博士方舟子也提出,,改變同性戀動物性取向?qū)嶒灥哪康氖菫榱蓑炞C同性戀形成的機理,,而不是為了改變同性戀傾向。如果把同樣的方法用于人類,,即使獲得成功,,也是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