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在韓國首爾的首爾國立大學獸醫(yī)學院,一名研究者展示一只三個月大的熒光狗,。這只熒光狗是首批熒光狗的后代,,和上一代一樣在紫外線照射下會通體發(fā)出紅色熒光。發(fā)光的原因在于研究人員向狗胚胎成纖維細胞中植入一種特殊基因,,這種基因可編碼產生紅色熒光蛋白質,,并且這種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
韓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國際學術刊物《起源》(genesis )上報告說,,他們培育出一只轉基因“熒光狗”,。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體細胞核轉移技術,將綠色熒光基因移入實驗狗細胞核內,,于2009年培育出一只名叫“泰貢”的轉基因雌犬,。
研究人員說,通過控制熒光狗攝入的食物,可以“開啟”或“關閉”其發(fā)光功能,。比如,,“泰貢”在攝入抗生素多西環(huán)素后,就會在紫外線照射下發(fā)出綠色熒光,。
對于至今才公布這一成果的原因,,韓國研究人員解釋說,這個項目歷時4年,。在轉基因狗誕生后,,研究人員必須進行長時間的跟蹤驗證,直至完全確定“泰貢”可以發(fā)光,。這個項目共耗資300萬美元,。
該研究團隊的首席研究員李炳春說,“熒光狗”為人類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視角,。下一步研究人員將嘗試把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氏癥等疾病的致病基因與熒光基因綁定,移入實驗狗體內,。如果成功,,研究人員就可以更準確地追蹤這些致病基因的活動過程。(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