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多倫多病童醫(yī)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首次查明了大腦中負責儲存和恢復陳舊記憶的一塊區(qū)域。該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表在5月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記憶其實就是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形態(tài)。不過要儲存或拋掉某些信息,, 卻不是有意識的行為,而是由人腦中一個細小的構造――海馬體(hippocampus)來處理,。海馬體在記憶的過程中,,充當轉換站的功能。當大腦皮質(cortex)中的神經元接收到各種感官或知覺訊息時,,它們會把訊息傳遞給海馬體,。如果海馬體有反應,神經元就會開始形成持久的網(wǎng)絡,,但如果沒有通過這種認可的模式,,那么腦部接收到的經驗就會自動消逝。
多倫多病童醫(yī)院研究所科學家,、多倫多大學生理學助理教授保羅-弗蘭克蘭博士說,,“眾所周知,大腦中的海馬體,,其機能是處理近期記憶,,但并不永久地存儲記憶。我們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陳舊的,、或者永久性記憶是在前扣帶腦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中得到存儲和恢復,。”
新記憶的形成過程包含著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連接加固的過程,,回憶的過程則包含了同樣的神經細胞或者神經細胞網(wǎng)絡被重新激化的過程。隨著記憶的老化,,神經細胞網(wǎng)絡也逐漸改變,。剛開始時,日常事件的記憶似乎主要依靠大腦中海馬體的神經細胞網(wǎng)絡來完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記憶日益變得依靠大腦皮質來進行。
弗蘭克蘭博士說,,“我們認為海馬體和大腦皮質之間存在著活躍的交互作用,,在這兩個大腦區(qū)域中所進行的記憶傳遞處理過程可以一直持續(xù)數(shù)周,甚至在人睡覺的時候也在進行,。”
研究學者是以老鼠為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其中有一只樣品是轉基因老鼠,已經被除去了回憶陳舊記憶的能力,,以此來確定老鼠大腦前扣帶腦皮質在記憶處理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教授阿辛諾-斯里瓦說,“大多數(shù)人認為記憶是他們一生體驗的積累,,但一直以來我們對大腦如何儲存和恢復記憶的問題卻是迷惑不解?,F(xiàn)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該從哪里入手,這有助于我們進一步開發(fā)出有效的藥物來治療與記憶混亂有關的大腦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