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強人類心智的三種方法中,,學習和電腦這兩種辦法越來越顯現出局限性。第三種方法——神經生物學手段則蘊含著無限潛能:通過改變大腦功能構造來改變和拓展人類的心智,。
如今,我們能夠通過三種不同的方法來增強人類的心智:學習,、電腦和神經生物學手段,。人類的教育能夠追溯到史前時代,電腦這項現代發(fā)明的出現也僅有半個世紀左右,。而現在,,神經生物學才剛剛開始顯現它增強人類心智的潛能。隨著文化越來越多元化和成年人面臨選擇的增多,,教育逐漸成為傳遞知識的正規(guī)方法,。如今,我們仍然對教育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夠造就富有生產力且成功的個人和民族,,但人類心智的速度和接受能力已接近極限。如果想要成為醫(yī)生,、律師或是博士,,需要長達20年的正規(guī)教育和培訓。
電腦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能夠克服人類學習速度和接受能力瓶頸的方法,。然而,即便電腦在完成一般腦力和休力任務時能夠與人類相媳美,,它畢竟還是身外之物,。今后我們可能會造出具有各種“思想”的獨立個體,但仍然算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而不是科幻小說中的外星人,。
人腦細胞結構非常復雜
神經生物學是神經系統(tǒng)科學,我們能夠從許多方面來探究它,。神經解剖學研究大腦的物理結構和腦細胞(神經元)是如何排列,、連接的,。神經元的連接非常復雜,神經元研發(fā)出的電脈沖順著分岔出來的軸突纖維到達其他神經元,,軸突纖維的末端分泌出大量的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和目標神經元上的受體相結合,,從而刺激或抑制該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可能有其他神經元所發(fā)出的數以千計的軸突與之相連,每個與之相連的軸突都能夠發(fā)出大量的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可能促使神經元發(fā)出電脈沖,,或抑制它發(fā)出電脈沖。神經遞質可能以更加復雜的方式相互影響,,使得神經元在對眾多輸入信號做出反應上更加靈活,。
設想一下我們的大腦----一個極其復雜的器宮:數百億神經元伸出無數觸角(軸突和樹突;通過各種神經遞質間的相互作用緊密相連,。要想搞明白大腦神經遞質層面的活動是如何形成意識活動和那些能夠用電極,、核磁共振等方法來測量的潛意識活動,則需要幾十年時間,。
如此看來,,想要在計算機上模擬人類大腦的具體結構是有點過于自信。支持者認為,,模擬人類大腦將創(chuàng)造出和人腦功能相同的“人造腦”,,并產生無數能夠高速運轉的“天才人腦”,共同解決那些令人頭痛的難題,。
建造更加優(yōu)秀的大腦
展望未來,,人類是否能夠拓展我們的心智,擁有新的能力呢,?例如,,直接感知物體的三維結構將成為
人類智力的一大飛躍,使得人們能夠直接觀測到周周環(huán)境中存在的力,、運動,、熱量和液體的形式,還能夠同時感知身體每一部分的活動,,無論是體內還是體外,。三維感知將給那些需要大量訓練和電腦幫助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帶來新的解決之道。
攜帶或在身體內安置個人數字助理(PDA)或許能夠使人進行三維計算等復雜運算,,但助理畢竟只是身外之物,,頂多是在你耳邊低語的聲音裝置或是能夠顯示圖片的屏幕。而要想和大腦在更深層次上融為一體則需要更為復雜的聯系,,不僅如此,,還需要比神經脈沖速度快很多的電脈沖,。下面我們將看到,或許最終數字助理和人腦能夠融為一體,。
我們之所以成為人,,成為一個個體,是因為存在有意識的心覺(mental sen-sation),。心覺和我們大腦
的結構有著清楚的聯系,,這就不禁讓人聯想,新的腦神經結構是否會讓我們產生新的心覺,。雖然,,我們尚不清楚怎樣的神經結構會使人產生前面所提到的三維感知,但我們現存的兩種感知能夠引導我們,。首先,,我們視覺所觀察到的是對三維表面的部分感知,其次,,觸感,、方位感、運動感結合起來使我們能對自己身處環(huán)境具有粗略的三維感知,,一旦我們了解神經結構是如何產生這些感知功能的,,就能夠指引我們創(chuàng)造新的感知并融入大腦三維感知功能中。
此外,,還有不其他可能,,那就是發(fā)現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新情感,新感知,。這樣的開發(fā)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開發(fā)新感知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求新,而是為了探索大腦的潛能,,看是否存在一個能夠感知與我們感官所能感知到的物質世界一樣真實全面的系統(tǒng)的心覺世界,。
遲早有一天我們將從大量個體身上搜集具體的腦功能種類,眾人將所有或部分個人信息貢獻出來,,匯總在一起,,與世人分享他們大腦結構、功能的獨特之處是如何造就他們與眾不同的心理特征,,包括人格與才智,。這些信息將有兩方面的應用,正如現在我們認識到的,,一些人容易出現心理疾病,未來對大腦機能差異的更深入的認識將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這些弱勢人群,,體會他們的生活是如何受到大腦構造約束的,。
利用腦細胞開發(fā)心覺世界
所以,,我們不會再聽天由命,局限于上天賜予我們的東西,,我們能通過改變大腦功能構造來改變心智,,增進好的方面,消弱不好的方面,,并努力使所有人的大腦,,除了重大突變或發(fā)育畸形,都擁有同樣的腦神經結構,,就好像我們擁有同樣的肌肉,、骨骼一樣。
同樣一組神經,,它們的功能區(qū)別視乎該組神經元的數量,。我們能夠把改造過的神經元放入一組神經中,它發(fā)出的抑制信號能夠有效地減少神經元的數量,,可以發(fā)出刺激信號來刺激神經元的活性,,提高它們的工作效率,如果長時間進行刺激,,神經元樹突和軸突的數量增加,,從而進一步提高效率。
當然,,增加神經元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當我們需要啟動更多神經元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改良過的神經元放入一組神經中,,促使它們變得更為活躍,。
更具挑戰(zhàn)性的就是把神經元組和我們大腦、身體的某一部分連接起來,,方法之一就是植入一列“信號”細胞,,引導神經元向著我們所希望的方向長出新的分岔。另外一種比較激進的方法就是將神經元與電接口連接起來,,電接口能將神經元發(fā)出的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并直接發(fā)送到目標神經元祖。
通過添加數字轉換電路,,能夠對電接口進行升級而隨心所欲地建立想要的連接,。添加的電路能夠將電接口轉換成計算工具,幫助存儲并進行即時模擬,。它具有和大腦的任何不為進行連接的潛力,,而不止局限于處理感官信號。當然,,為了能夠建立有效的聯系而不造成混亂,,我們還需要對大腦功能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置換神經元究竟有什么好處呢?首先,,電路可能更加緊湊,,讓我們有限的腦殼里擁有更多的能力;或者,,它們會使我們的腦力加速,,以適應數字世界的高速運轉。
更為深遠的意義是,,通過設計改變大腦來擴展我們的心智,,使我們能夠系統(tǒng)地開發(fā)充滿潛力的心覺世界,這個世界是目前人類遠不能理解的,,因而我們或許能夠發(fā)現人類現有的情感都是由一些基礎“元素”結合而成,,通過研究基礎元素如何結合起來形成現有的情感,我們能用新方法將它門融合起來,,從而創(chuàng)造出從為體驗過的新情感,,心覺世界——這個在數量和種類都能與生物種類相媲美的神秘世界正等待我們去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