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我們在生活中大抵都遇到過這樣的選擇。從行為學或生物學上來說,,無疑它屬于抉擇行為的范疇,,并且這種行為并非我們自認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專有。這種行為的特征是,,行為主體受主觀意愿的驅使,,在某一特定時間,需要從兩個或多個可實施的行為中選擇一個實現(xiàn)之,,而這些選擇項是不相容的,,即非此即彼。這些不相容的形勢則被稱為沖突環(huán)境,。
沖突環(huán)境類型
人類的經(jīng)濟行為由一系列抉擇構成,,所以經(jīng)濟學家對于抉擇或者說決策問題有種天生的關注。抉擇遵循什么樣的規(guī)律,,抉擇是否符合理性原則,,人是怎樣做出抉擇的?這些問題一直是經(jīng)濟學家熱衷的話題,。但經(jīng)濟學中的實例對于科學研究的簡單化要求來說過于復雜,,在2002年史密斯(V. Smith)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實驗經(jīng)濟學并不受重視,。所以從行為學或者心理學角度出發(fā),,簡化條件,設立可以定量化的行為檢測指標,,成為研究沖突條件下的行為規(guī)律的必然手段,。其中被引以為經(jīng)典的是米勒(N. Miller)于1944年前后進行的一系列實驗。
米勒將大鼠置于長條形高臺的中間,,大鼠只能向左右方向運動,。高臺的兩端可設置不同的獎勵和懲罰組合,,形成不同的沖突環(huán)境,,觀察大鼠在各種條件下的行為模式,,總結出其抉擇的特點和策略。
第一種為雙趨對立,。高臺兩側均為吸引性食物,,但大鼠只能擇其一,即大鼠選擇向左邊的食物靠近時,,也意味著它遠離了右邊的食物,,反之亦然。實驗顯示,,只有當大鼠正好處于兩個吸引源的梯度中心時,,才會出現(xiàn)選擇困難,一旦偏離這個中心,,大鼠就會顯示出就近選擇的傾向,,并且這種傾向隨著大鼠接近目標而變得越來越強烈。換句話說,,在這種雙向吸引性的對立矛盾中,,對于抉擇主體來說,這樣的選擇其實并不困難,,最容易得到的,,便是最好的。事實上,,我們在拿著菜單面對龍蝦還是魚子醬這樣的選擇時,,并不會猶豫很長時間。
但現(xiàn)實中除了魚和熊掌這種令人愉快的選擇外,,還經(jīng)常伴有申生重耳這種殘酷的兩害選擇,。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但是重耳在選擇逃生的同時,,也意味著選擇了顛沛流離的苦難。這種兩個選擇項都是排斥性的情況稱為雙斥對立,。在實驗條件下,,高臺兩側都放置了電擊懲罰裝置,大鼠處于高臺中間,,當它企圖遠離一側的懲罰時,,就意味著更接近另外一側的痛苦體驗,這時大鼠就會表現(xiàn)出左右逡巡,。這種沖突環(huán)境對于主體來說,,是相當困難的抉擇,。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當然人人都愿意遠離災禍,,但無可避免時,,兩害相權取其輕,或許也只能是此情況下大多數(shù)人最好的選擇,。
第三種選擇困境并非像以上兩種那樣極端,,但是在生活中更為常見,那便是苦中有樂,,悲欣交集,,稱為趨斥同相對立。大鼠被置于高臺的一端,,另外一端是伴隨著電擊的食物,,大鼠在接近食物的同時也接近了懲罰。這個時候,,動機和恐懼的對比就具有關鍵意義,。當大鼠比較飽時,它就會選擇遠離食物,,如果饑餓程度增加它就會接近食物,,直到最后饑餓足以使其不顧電擊的痛苦而去獲取食物。如果將大鼠置于一個放有伴隨著懲罰的食物的高臺上,,那么大鼠就會繞食物做半徑逐漸縮小的圓周運動,,運動軌跡為螺旋線,而螺旋線中心即為伴隨著電擊懲罰的食物?,F(xiàn)實中,,這種火中取栗般的兩難選擇行為,受到主觀意愿和個人性格的很大影響,,對目的的渴望和對失敗的無懼,,都將增加對高風險方案的選擇概率。
以上三種是對立沖突的基本形態(tài),,在此基礎上的組合可以產(chǎn)生紛繁多樣的兩難抉擇環(huán)境,。很多時候選擇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沒有認識到問題所涉及的選擇困境,認清當前的環(huán)境和面對的沖突類型,,可以幫助個體更好或更果斷地做出決定,。
經(jīng)濟學抉擇理論
如果把經(jīng)濟活動比作毛發(fā)的話,那么抉擇就是皮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經(jīng)濟學家同樣關注抉擇的詭異多變,。他們關心的問題是,,在利益驅動下,,人類的抉擇行為表現(xiàn)怎樣,對經(jīng)濟的影響如何,?在經(jīng)濟學理論中,,抉擇行為的核心是效用和價值。從這一意義上理解抉擇,,即為在不確定性條件下,,通過估計各個沖突的選擇項可能帶來的收益和所要付出的代價,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意愿的并照此行動的過程,。從數(shù)學上來講,抉擇的目的可看作預期的效用函數(shù),,這個函數(shù)可用來估計收益,,即結果。我們可任意做出選擇,,但卻不能直接選擇抉擇的結果,,而只能得到圍繞預期存在某個概率分布的實際結果,抉擇的目的是為了使抉擇的效用函數(shù)得到最大值,。但由于存在誤差,,同樣的選擇并不一定得到同樣的收益。對于同一任務,,存在差異的個人獲得最大效用的途徑可能不一樣,,其各自所獲得的最大效用值也不盡相同,所以采用適合個體情況的抉擇策略,,才能做出對個體最有利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