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Guillot et al., "Involvement of toll-like receptor 3 in the immune response of lung epithelial cells to double-stranded RNA and influenza A virus," J. Biol Chem, 280: 5571-80, 2005. (Cited in 82 papers)
《肺上皮細胞對雙鏈RNA和流感病毒A的免疫反應與Toll樣受體3有關》
研究結果: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yī)學研究院(INSERM) Mustapha Si-Tahar等人發(fā)現,,toll樣受體3(toll like receptor 3 ,TLR3)在流感病毒A (INFLUENZA A VIRUS)引起的嚴重炎癥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他們首次證實,,TLR3在支氣管和肺泡上皮細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中構成性表達,并且發(fā)現這些細胞在遇到A型流感時受體會上調,,增強了炎癥信號,。
突破: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引發(fā)對流感的炎癥反應的主嫌疑犯是其它toll樣受體,。“其間的關系非常清晰,,病毒應該到達TLR7和TLR8,”Si-Tahar說,,因為這些受體的配體是單鏈RNA病毒,,如流感病毒。但是沒有人在肺上皮細胞中發(fā)現過這些受體,。Si-Tahar與其同事發(fā)現,,炎癥反應依賴于一個與TLR3有關的分子,但不是與TLR7有關的分子,。
研究魅力:
Toll樣受體作為治療性靶標的迷人之處在于其廣泛的應用性,。“這些固有途徑非常重要,因為它們不止對一種病毒有反應,,”威斯康星州立大學醫(yī)學院James Gern如是說,。
下一步研究計劃:
Si-Tahar透露,他與同事用流感病毒感染TLR3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結果TLR3敲除小鼠幸存下來,,野生型小鼠死亡。這項發(fā)現證實,,研究流感病毒A-TLR3相互作用有助于削弱流感引發(fā)的炎癥反應,。(生物通 小粥)
小常識: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是一種造成人類及動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類學上,流感病毒屬于正黏液病毒科,,它會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藉由空氣迅速的傳播,在世界各地常會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免疫力較弱的老人或小孩及一些免疫失調的病人會引起較嚴重的癥狀,如肺炎或是心肺衰竭等,。
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國人威爾遜•史密斯(Wilson Smith)發(fā)現的,,他稱為H1N1。
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經氨酸酶,。數字代表不同類型。
類型與命名
根據流感病毒感染的對象,可以將病毒分為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類群,其中人類流感病毒根據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為三類: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稱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稱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稱C型流感病毒
感染鳥類,、豬等其他動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與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類只是針對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將禽流感病毒等非人類宿主的流感病毒稱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礎上,,流感病毒還根據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分為不同的亞型,。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1980年通過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個要素:型別/宿主/分離地區(qū)/毒株序號/分離年份 (HnNn),,其中對于人類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對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亞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 (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離的以豬為宿主的H1N1亞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號為15,,這也是人類分離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
Toll受體是近年來發(fā)現的跨膜信號傳遞受體蛋白,它在哺乳動物、昆蟲及植物的信號轉導通路中有類似的作用.TLR可選擇性識別病原微生物而啟動天然免疫,因此,它在宿主的天然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TLR3屬于TLR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是dsRNA病毒的模式識別受體,與配體結合后,通過其信號轉導通路引起炎癥反應,在宿主抗病毒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LR3分子的表達異常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