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形勢嚴峻
深部真菌病是指除表皮,、毛發(fā)、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內臟,、皮下組織、皮膚角質層以下和粘膜所致的感染,。近10余年來,,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續(xù)增多趨勢。據保守估計,,近30年來確診的深部真菌病比以往近百年的確診例數起碼超過10倍,,而一些未確診者可能更多。美國有關機構公布的一份資料顯示,,1980~1982年與1992~1993年相比,,各種真菌發(fā)病率明顯升高。
由于深部真菌病大多發(fā)生在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身上,,所以病死率高,。例如,念珠菌病的病死率達40%,,侵襲性曲霉病高達50%~100%,。可見,,深部真菌感染形勢非常嚴峻,,臨床迫切需要一種低價高效又相對安全的抗深部真菌感染藥物。
期待安全高效、質優(yōu)價廉的藥物
目前,,用于治療深部真菌感染的藥物很少,,且多數僅具有抑菌作用,療程較長,。臨床常用的抑菌性抗真菌藥主要為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氟康唑的抗真菌譜較窄,且由于被用作廣泛預防性應用,,現(xiàn)已出現(xiàn)耐藥菌,。伊曲康唑注射液的價格昂貴,患者往往難以長期承受,。且由于真菌與人類細胞同為真核細胞,,長期用藥后往往對宿主具有相當大的毒性。目前臨床上對一般的真菌寄殖狀態(tài)的患者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引起藥物不良反應,,對病人造成損害,同時導致耐藥真菌增多,,增加經濟負擔和資源浪費等,。
目前,殺菌性抗真菌藥主要有兩性霉素B,,其價格低廉,,療效顯著。國內外文獻顯示,,兩性霉素B為殺菌性抗真菌藥,,在藥效學方面,處于“金標準”的地位,。在2004年衛(wèi)生部出臺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對于多數深部真菌感染,宜選藥物首推兩性霉素B,。
兩性霉素B雖然是高效殺真菌藥,,但其不良反應也較明顯,限制了臨床使用,。2003年上市的兩性霉素B脂質體雖然降低了兩性霉素B的腎毒性,,但其昂貴的價格使得患者難以承受。因此,,優(yōu)質安全的兩性霉素B普通制劑就成為患者和臨床共同渴求,。
優(yōu)質兩性霉素B大有作為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藥學院Cleary等通過體外試驗評估了不同廠家脫氧膽酸兩性霉素B制劑的毒性。結果顯示,,不同廠家生產的兩性霉素B的毒性有顯著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制劑中多烯類物質或致熱原性毒素的含量不同。由此可見,,兩性霉素B的生產工藝要求非常嚴格,,而只有優(yōu)質的兩性霉素B才能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性,滿足臨床和患者的需求,。
華北制藥廠為兩性霉素B原料和制劑的生產廠家,。擁有50年抗生素生產經驗的華北制藥集團,早在1977年就根據當時化工部下達的試制兩性霉素B的任務,,完成了利用專利菌種廬山鏈霉菌經發(fā)酵,、提取、精制的工藝研究,,通過專家的技術鑒定后,,投入批量生產。為了確保原料和制劑的高品質,,減少不良反應,,華藥專門組織技術骨干進行工藝技術攻關。采用高壓液相對含量和雜質進行控制,。成功地進行了提煉工藝的改進,,產品質量躍升到一個新臺階。生物效價達到900u/ml以上,,含量95%以上,,總雜質含量由原來的10%以上,降低到7%以下,;單雜質含量由原來的4%控制在2%以下。同時建立了兩性霉素B含量和雜質的高效液相檢測方法,,對生產的全過程進行監(jiān)控,,明確各工序的質量要求,確保產品內在質量的穩(wěn)定,,目前產品出口美歐等多個國家,。在抗深部真菌藥物的新藥推出速度相對緩慢,而深部真菌感染的現(xiàn)狀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下,,兩性霉素B作為傳統(tǒng)的抗真菌藥,,將在歷史舞臺上煥發(fā)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