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流產胎兒的干細胞移植給脊髓損傷的癱瘓病人,,可以改善病人運動機能和感覺功能。這項在人權、道德觀、社會倫理等方面仍讓國際醫(yī)學界爭論不休的技術,,卻已在國內臨床上率先應用,有三位醫(yī)生成了“最早吃螃蟹的人”,。
中國醫(yī)生怎么敢“開先河”,,將這一技術用于人體臨床?該技術“威力”究竟如何,?國內各界對此怎么看?
300多患者北京接受胚胎干細胞移植手術
8月1日,,是年齡不滿20歲的國外患者小林(化名)術后的第四天,,在朝陽醫(yī)院神經外二科的病房內,,醫(yī)護人員按照規(guī)定時間為他做術后例行檢查。據了解,,小林是在獲悉北京地區(qū)可以做胚胎干細胞移植手術后,,在母親的陪同下專程過來的。據了解,,手術花去了大量費用,。昨天上午,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y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紅云又先后為兩名脊髓病患者做了人體胚胎干細胞移植手術,。據粗略統(tǒng)計,,從2001年年底至目前,已有300多位患者在北京接受了這樣的手術,,接受手術的病人包括中國內地,、美國、日本和哈薩克斯坦等地的患者,。
據了解,,利用流產胎兒的胚胎干細胞治療某些“不治之癥”,世界各國雖然有充分的理論依據,,但還沒有一家醫(yī)院進行臨床推廣,。但是,這一手術的臨床推廣卻率先在中國進行,,難免引發(fā)一系列對該項技術的質疑與社會倫理的大討論,。
據了解,國內目前有能力進行該項手術的專家有三位,,除黃紅云外,,清華大學玉泉醫(yī)院神經外科主任修波就是“三劍客”之一。由于黃紅云主任工作繁忙,,幾經周折,,記者來到修波的診室對其進行了采訪。
醫(yī)生自述:“不能因為外國不上臨床,,我們就不做”
國內醫(yī)學界的同行對此提出質疑,,爭論焦點之一是美國等一些國家,作為人類胚胎干細胞移植基礎理論研究的“鼻祖”,,至今都還未全面展開該項技術的臨床實踐,。中國在這一理論領域幾乎是在學別人的東西,怎么就敢“開手術之先河”用于人體臨床,?修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外在這方面的理論已經非常成熟,中國專家在潛心學習了基礎理論后,,完全有信心做好臨床實踐,。他說:“如果說外國不上臨床,,我們就等著不敢做,那中國在醫(yī)學上將永遠是‘跟風’,。”據修波介紹,,外國專家在參觀中國的術后患者病房后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覺太神奇了”。一篇名為《嗅鞘細胞移植治療電擊傷后脊髓損傷》的論文在第42屆國際脊髓協(xié)會年會上公布后,,修波被評為國際脊髓協(xié)會委員,,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關于效果:手術只能部分改善患者運動機能
采訪中修波告訴記者,,患者家屬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治愈率是多少,?”修波說:“如果想恢復到受傷之前的狀態(tài),不客氣地講,,治愈率為零,。”修波講,千百年來,,脊髓損傷可以說是“不治之癥”,,這種手術將部分地改善運動機能,使患者肌力輕度增強,;感覺功能有部分改善,。他打比方說,一臺生銹,、短路,、零件老化的機器,僅僅通了電是不能讓它運轉的,。修波說:“手術是幫助斷了的神經纖維再長出來,,配合康復訓練治療,才能有明顯改善的希望,。”
技術核心:確保植入干細胞的活力是關鍵
“手術就是方法,,學了誰都可以做,關鍵是細胞的培植技術,。”被修波稱為“核心機密”的工作要在實驗室中進行,。據他介紹,嗅鞘細胞從胚胎細胞中取下來后,,兩周就會老化,、壞死。為增進細胞活力,,修波改進培養(yǎng)方法,,加入大量細胞營養(yǎng)因子,實驗室還專門有清華大學生物系的博士來負責“養(yǎng)細胞”。據了解,,玉泉醫(yī)院還專門提供人力,、撥實驗基金,、設立實驗室等給予科研支持,。
修波坦言,目前臨床實踐面臨的最大阻力有三點:第一,,同行不理解,,認為是“無效”、“瞎吹”,;第二,,家屬對治療期望值過高,希望患者“坐著輪椅進來,,走著出去”,;第三,胚胎源略缺,。修波表示,,歡迎國內外脊柱外科、康復科的專家同行到病房參觀考察,。
堅守原則:醫(yī)院絕不允許人體胚胎商品化
在被問及這一敏感話題時,,修波重申了醫(yī)院的立場:“絕對不允許人體胚胎商品化。”據他介紹,,植入的細胞一般取自6個月以下流產胎兒的胚胎,,胚胎來源包括北京和全國其他地區(qū)的自愿捐贈。據某婦產醫(yī)院醫(yī)生講,,流產后的胚胎在經當事人簽協(xié)議書同意后,,可將胎兒胚胎用于醫(yī)學試驗或其他臨床醫(yī)療。修波強調說,,胚胎的來源是在無任何不正當人為干擾的情況下,,供體者自愿捐贈的胚胎,這是我們在醫(yī)學道德倫理上的原則,。
社會學專家:經過研究分析后才可合理解釋
據了解,,盡管該臨床手術在美國等一些國家有充分的理論基礎,且在動物身上有過大量實驗,,但尚未應用于臨床,。據分析,原因有兩個:第一,,對墮胎的爭論,;第二,建議反復論證,經多家臨床實驗后才可獲得合法資格,。對由此引發(fā)的社會倫理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景天魁表示,一個復雜的,、有爭論的問題,,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闡述清楚的,國情不同,、爭論的立場不同,,需經謹慎分析研究后做出合理的解釋。
心理學專家:觸及類似敏感問題應慎重
修波表示,,“手術”與“墮胎”的關系絕不是“因果關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時博士認為,國外對這項技術在倫理問題上的爭議,,是墮胎合理不合理的問題,,關系到人權、道德觀,、社會倫理等方面,。他表示,由于各國國情,、法律的差異性,,中國在觸及到類似敏感問題時需要慎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