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時期,冠狀病毒成為沸點話題,一時間,動物身上的冠狀病毒驚醒人類。動物身上到底有多少種冠狀病毒,?人們在食用雞鴨魚肉時該注意什么,?日前,中國農大博士生導師劉尚高先生為本版撰寫科普文章以饗讀者,。
病毒一詞原為Virus,是微生物世界中的一種更細小的生物,小到要用毫微米(nm)做單位來測量其大小,。由于病毒很小,普通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必須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放大到1萬倍到數十萬倍才能看到。
感染人和動物的冠狀病毒是屬于RNA病毒,其大小因動物來源不同有些差別外,一般約為80nm~160nm,。動物身上常見的冠狀病毒有以下幾種: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AIBV):1931年美國首先報道AIB,1933年確定為病毒,1937年AIBV在雞胚中傳代成功,。AIBV引起雞的呼吸道癥狀。病變表現為支氣管炎,。只引起雞發(fā)病,。病毒至今約有十幾個血清型。我國學者根據病雞臨床類型,分離到腎病變型AIBV和腺胃型AIBV,。本病主要用弱毒苗或滅活苗免疫預防,。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1933年在美國發(fā)現,。1946年確定本病病原體為病毒,。1956年在日本,1957年在英國先后發(fā)生。以后在世界各國傳播,。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開始有本病的報道,。主要引起豬發(fā)病。發(fā)生水樣腹瀉,大豬不死亡能耐過并產生主動免疫,。一周齡仔豬100%死亡,。至80年代末我國某科研單位研制了滅活苗和弱毒苗,得以控制本病,國外研究基因工程苗。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于1976年至1977年首先發(fā)現于比利時和英國的一些種豬場,各種年齡的豬群中暴發(fā)急性腹瀉,、嘔吐和脫水,。此后,在歐洲許多國家發(fā)生。約1997年我國有發(fā)生此病的報道,。當時無防治藥物和疫苗,。最近幾年已研制出滅活苗和弱毒苗。
幼駒冠狀病毒(FC):于1975年美國某個地區(qū)發(fā)生40多例新生幼駒水樣腹瀉,、發(fā)燒,、淋巴組織病變。被證明為馬冠狀病毒,。檢測了65份馬血清中含有對抗犢牛腹瀉冠狀病毒的血清中和抗體,。
水貂流行性腹瀉冠狀病毒(ECGV):最早流行于美國,后在加拿大、前蘇聯,、丹麥,、斯堪的那維亞等國家和地區(qū)流行,。1987年傳入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多次發(fā)生暴發(fā)性流行。本病與水貂品種密切相關,。北美貂及其雜種后代對病毒易感染,我國原有品種貂不發(fā)生本病,。秋季多發(fā)病,解放軍農牧大學首先確定冠狀病毒是本病重要病源,并研制出滅活疫苗有效。
小鼠肝炎病毒(MHV):最早于1949年發(fā)現,。此后研究者們先后從小鼠或新生乳鼠中分離到MHV,。它屬于冠狀病毒科成員。帶毒小鼠分布于全世界,正常情況下呈不顯性感染,只在應激因素激發(fā)下才成為致死性疾病,表現為肝炎,、腦炎和腸炎,。我國于1979年在裸鼠中分離到MHV。
另外,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新生犢牛腹瀉冠狀病毒,、豬呼吸冠狀病毒、大鼠涎淚腺炎病毒,、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貓腸道冠狀病毒、犬冠狀病毒也是動物身上常見的冠狀病毒性傳染病,。
除上述冠狀病毒外,至今已發(fā)現的病原性冠狀病毒還有番鴨冠狀病毒,綿羊冠狀病毒,Runde蜱的冠狀病毒,。引起科技人員注意的是,冠狀病毒感染似乎存在比較普遍的亞臨床帶毒現象。近年來,在許多臨床健康的動物體內,甚至新生動物的心血,、肝臟等臟器中發(fā)現有冠狀病毒存在,。
由此可見,每一種病毒都只有一個血清型(除AIBV外),且都有比較固定的自然宿主,其致病性也相對比較穩(wěn)定,。長期以來,并未發(fā)現這些冠狀病毒對人首先是一線從事動物傳染病的科研人員造成什么危害,。尤其貓、狗的冠狀病毒人們研究得比較深入,且國內外先后也研制出防治的疫苗,可以控制,。因此就目前而言,沒有必要因為防非典把自己家養(yǎng)的貓,、狗隨便遺棄,是隨意猜想和不理智的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但冠狀病毒也提醒人們在食雞鴨魚肉,、牛奶,、蛋類等農副產品時一定要購買經過國家動物檢疫部門檢疫過的產品,并且經過高溫加工后對人體才是安全的。有朋友們喜歡吃新鮮燒烤之類肉食品,我們并不反對,。但要了解肉類是否檢驗合格,、是否新鮮,應加工(切)得薄一點,并在燒烤時時間稍長一點,即使肉中存在有致病細菌和病毒也會在高溫中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