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9月10日電(記者曲俊雅)夢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最近,,瑞士科學家在對一位因腦部受損而不能做夢的患者進行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大腦負責做夢的區(qū)域,。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助于人們進一步揭開關于夢的“神秘面紗”,。
據新一期美國《神經學紀事》雜志介紹,,一位73歲的老婦因中風使腦部受到嚴重損傷,,并喪失了部分視力。當病人在醫(yī)生的治療下,,視力逐漸得到恢復時,,一個新的難題又出現(xiàn)在醫(yī)生面前——病人在正常睡眠時不能再進入“夢鄉(xiāng)”。
瑞士蘇黎世大學醫(yī)院的神經學家克勞迪奧·巴塞蒂及其同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確定了這位患者腦部受損的位置是后腦底部,。他們認為人腦中的這個部位對做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一個“夢工廠”,為人們“生產”出形形色色的夢境,。如果這個部位遭受損傷,,夢自然就沒有了。
據報道,,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目前這位老婦已經開始少量做夢,但夢境卻不再如原先那樣豐富多彩和鮮明清晰了,。巴塞蒂表示,,進一步解釋夢與腦部的關系還需要對大量的類似病例進行研究分析。
這項研究首次詳細闡述了人腦受損與不能做夢的關系,,填補了神經學的空白,。同時很多心理學家也表示此次研究將有助于進一步解釋人為什么做夢的原因,從而又使人類向了解自己的目標跨近了一步,。
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在對夢的研究中打開了一扇門,,這扇門背后仍有無數的問題需要解釋。例如,,夢對于人體來說具有其獨立的功能只是人類進化中的副產物,?或許夢并沒有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復雜,或許夢只是大腦趁人睡覺休息時進行的一種頑皮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