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久以來,,北京大學以其悠久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文化傳統(tǒng),孕育了以孟二冬為代表的大批優(yōu)秀的教師,。他們活躍在教學,、科研的各個領域,用自己默默的堅守與執(zhí)著的付出塑造著為人,、為師的典范,;他們以辛勤的思考和強烈的責任感,繼承和發(fā)揚著北大精神,,承擔著教書,、育人的時代責任,推動著科學研究,、人文探索的人類進步事業(yè),;他們?yōu)樽鎳默F代化建設奮發(fā)工作,為實現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為促進社會和諧美好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是北大的驕傲,是北大全體師生學習的榜樣,。從近日起,,本網將陸續(xù)刊載這些優(yōu)秀教師的人生故事,希望能給大家以鼓舞,,并衷心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在北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征途中,,能夠涌現更多的優(yōu)秀人物,。
每年春耕播種時節(jié),逢周六和周日,,林忠平都會開車帶著研究生到遠郊的試驗田去“干農活”,,這已經成為他科研、教學之余最重要的生活內容。
2005年初,,林忠平領導的實驗室有一項863計劃資助的研究成果“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耐旱耐寒草坪草新的種質”,,通過了教育部有關部門的鑒定。該成果被認為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在未來全球草坪業(yè)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中國,此項成果無疑打破了美歐發(fā)達國家在草坪業(yè)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目前,,國內的各大中城市紛紛種草植綠,每年新增草坪面積均在百萬平方米以上,,對草種需求以20%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到2007年,國內草種市場需求將達10萬噸,,市場容量高達30億元,。然而,迄今為止我國草坪草的草籽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沒有自己的草籽產業(yè),。2004年一份來自美國的報告顯示,從1993到2003年的10年間,,美國對華年草種出口量增加了38倍,。因此,培育適合我國環(huán)境的草類品種,,發(fā)展有我國特色的草籽產業(yè)迫在眉睫。
就這樣,,林忠平和他的助手們開始了轉基因草坪草的研發(fā),。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每當開春時節(jié),,當平地上的小草剛剛發(fā)芽,山上卻還是寒意料峭的時候,。林忠平便和他的助手們爬上五臺山,、霧靈山、祖山等北方高海拔山地,,遍尋發(fā)綠的耐寒草株,,帶回實驗室研究。
林忠平說,,我國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匱乏,,培育耐旱節(jié)水的草株十分重要,于是,林忠平又走向了荒漠,。他看到,,荒漠里的一些植物頑強地適應嚴重缺水的環(huán)境,這些植物里蘊含的基因資源可以用于調控植物的水分需求,,他們便開始了從特殊耐旱物種中克隆耐旱,、耐寒相關基因的工作。
幾年后,,他們從厚葉旋蒴苣苔,、沙蒿等耐旱植物中克隆了一批新的耐旱、耐寒功能基因,,先將這些基因導入煙草或一種花卉植物——矮牽牛中,,研究這些基因是如何在缺水的條件下工作的。然后,,他們將這些基因加上適當的調控元件,,導入草類中,研究這些外來基因在草類植物中的功能,。經過五六年的努力,,他們得到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8個,申請了6項相關專利,,對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黑麥草、早熟禾,、紫羊茅等)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遺傳轉化,。他們在山西省農科院旱地農業(yè)中心的合作下,從一萬多株試管苗中,,鑒定出800多株轉基因的草坪草,。經連續(xù)3年田間試驗,他們又從中篩選出了20個有良好抗逆性表現的草坪草,。
與普通草坪草相比,,基因改良的草坪草更耐干旱,秋冬季的綠期更長,,與對照的草相比,,草坪草可在更干燥的土壤中和更低溫的條件下,保持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保持細胞不受損傷,。如果大面積種植的話,,可節(jié)約灌溉水20%到30%。林忠平說,,這只是一個好的開端,,生產草籽的技術難點,、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問題都還要繼續(xù)研究。
為草坪產業(yè)化而忙碌
林忠平的實驗室在北京有8塊草坪草試驗基地,。草坪的實驗需要大量的科學數據,,特別是氣候變化對草坪的影響,因此,,刮風下雨或者雪花紛飛的時候,,往往也是林忠平和他的助手們進行數據檢測的時候。林忠平說:“天冷的時候,,或者天旱的時候,,一定要去看看草是不是適應,只要草能抗得住,,我們就感覺很欣慰,。”
北京有十幾個污水處理廠,處理廢水產生大量的污泥往往被運到郊區(qū),,這樣的做法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種草正好可以利用這些污泥做肥料。林忠平和他的助手們把污泥運到試驗基地,。在污泥上鋪上土,,然后種草,就能結出飽滿的草籽,。這一切聽起來簡單,,但卻苦了林忠平和他的助手。在試驗基地忙活一天,,人也跟污泥一個味道了,,回到學校,同事們見了就會問:“林教授身上怎么這么臭???”林忠平哭笑不得。林忠平認為,,草對污染的土地有很大的修復作用,轉基因草比普通草的修復能力要高出好幾倍?,F在,,林忠平在利用特殊植物進行廢水凈化、促進水的良性循環(huán)方面也作了一些很好的嘗試,。
2005年初,,有幾個專家到試驗基地來考察,當時正值天氣最冷時候,,他們親眼看到周圍的草坪已經枯黃了,,轉基因草坪還是綠的,專家們自然心服口服,于是紛紛鼓勵林忠平開鑒定會,。在鑒定會上,,專家們評價較高,建議對重點株系進一步加強研究,,加快產業(yè)化進程,。
林忠平做事從不肯張揚。他認為,,改造后草的綠期,,比原來的草延長了15-20天。但有些專家不同意,,他們說:“最冷的天我都去看過,,草還是綠的,為什么不多說點綠期呢,?” 林忠平說:“這也不一定,,過一段時間,可能天氣沒這么冷了,,草被干燥的寒風一吹,,也可能會變枯黃。”實際上,,過了北京最冷的時候,,他們去看過,草坪最上邊一層雖然被風吹干了,,但下邊大部分還是綠的,。
“改造祖國山河這話不過時”
曾經有公司的負責人對林忠平說:“能不能把這個草賣給我,哪怕一棵苗100塊錢,。”林忠平說:“一棵苗一年大約能產籽150粒,,如此算來對個人、對實驗室來說都能發(fā)一筆財,,但商家往往為了追逐利潤而忽視草坪產業(yè)化的推廣,。另外,目前國內連采集草籽的機械設備都沒有,,還是人工收集草種,,草坪養(yǎng)護管理技術也不配套,只顧眼前利益,,不利于中國草坪產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林忠平又說:“以前大家都說改造祖國山河,現在說這句話的人少了,,依我看來,,這話一點都不過時,,而是更加迫切,中國干旱半干旱面積很大,,假定中國的大部分草綠期延長一個星期,,就會積累下很多光合作用的產物,對北方地區(qū)整個環(huán)境的改善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國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草籽產業(yè),,關鍵是科學的治理和開發(fā),讓黃土高原看上去不再是千溝萬壑,,是完全可能的,。”這個時候,林忠平看到的是更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