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病毒學專家侯云德,,在全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科技組組織的研討會上說:“盡管H5N1病毒已經在全球擴散,其嚴重程度在已知歷史上從未有過,,但不能就認為,,現(xiàn)在流行的H5N1禽流感病毒一定會在近期引起人類大流行。”
禽流感由禽鳥病毒引起,一般不容易傳染給其他物種,,包括人類,。從1997年以來的8年中,H5N1感染了數億頭禽類,,但WHO報告2003年至2005年12月23日期間,,全世界共有141人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其中73人死亡,,包括我國感染6人(現(xiàn)為7人),死亡2人(現(xiàn)為3人),。這是因為禽類與人類之間還有道種屬屏障,。從病毒學觀點看,流感病毒進入人體細胞,,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病毒顆粒的血凝素與人細胞受體相結合的位點相互匹配,而目前尚不匹配,;二是歷史上引起人類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血凝素重鏈與輕鏈(H1與H2)之間的連接肽應為一個精氨酸,,而目前從人體分離出的禽流感H5N1,在H1和H2中間有多個堿性精氨酸,,當然后者與禽流感病毒的高致病性有關,。目前分離的人禽流感病毒H5N1仍然屬于禽流感,還不能在人群中引起持續(xù)有效的傳播,。
至于為什么極少數人會被感染,,他說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該病毒可從感染其他動物物種的流感病毒中獲得新基因,,促使禽流感病毒與人流感病毒發(fā)生基因重組,,導致新的病毒亞型出現(xiàn)或自身突變,越過種屬屏障引起人類大流行,。目前的情況還不是這樣,,國內外研究均表明,H5N1病毒的8個基因片段均來自禽,,無人流感病毒基因成分,,還明顯存在種屬屏障。與當年SARS在人群中的流行不同,,人感染禽流感還是孤立的,、少見的個案。今后一段時間,,預計人禽流感H5N1感染的散發(fā)病例還會出現(xiàn),,對我國來說也不會例外。
盡管如此,我們仍要立足于發(fā)生大流行,,做好應付可能發(fā)生流感大流行的準備,。因為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種具有大流行潛力的毒株,可通過雞群很快傳播,,發(fā)生基因重組,,增加感染人或豬的幾率,導致引起全球流行的新亞型出現(xiàn),。一旦發(fā)生突變,,將不再是一種禽鳥病毒,而將成為一種人類流感病毒新亞型,。人感染后,,會引起急性進行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導致類似SARS的病毒性肺炎,,死亡率高達50%以上,。
我們不能讓人傳人的新亞型首先出現(xiàn)在我國,現(xiàn)在的技術不同于50年以前(1957),,我們有能力早期發(fā)現(xiàn),,可以在4小時內發(fā)現(xiàn)病毒的新亞型,48小時內完成新亞型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
疫苗是控制流感流行的根本措施,。一般流感流行呈季節(jié)性,由于病毒抗體漂移引起病毒變異,,WHO每年兩次公布用于制備疫苗的毒株,,禽流感病毒也在不斷變異。我國需要儲備的是疫苗的研發(fā)和生產能力,,一旦新亞型在其他國家出現(xiàn),,能盡可能提前生產出特異性疫苗,而不應該是現(xiàn)有禽流感病毒疫苗的生產,。
他認為防控人禽流感大流行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善農村經濟發(fā)展模式,,改變以農戶為單位,家家養(yǎng)雞,、養(yǎng)豬,、養(yǎng)鴨,人畜同屋居住的狀況,,提倡科學養(yǎng)殖,,加強人與動物衛(wèi)生防疫等,這樣才能減少新亞型流感病毒產生的根源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