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疾病都與基因有關,由于每個人基因的不同,,有些人對某些疾病易感,,如對痛風易感的弱酸性體質的人,就最怕大量的蛋白攝入,,如果他們對啤酒,、大閘蟹、豆?jié){等高蛋白食物不加節(jié)制,,很可能導致痛風病,。這是在昨日召開的“中國基因產業(yè)化(2006·杭州)論壇”上,基因科普專家肖鴻鈞的一番話,。
那么,,我們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對某些疾病特別如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易感呢,?中國醫(yī)學遺傳學會常委葉文虎教授在論壇上認為,基因檢測無疑是將基因組知識應用于生物醫(yī)學,,揭開人類生,、老,、病,、死“生命密碼”的一項有著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工程。例如,,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fā)現某個個體是不是對某種癌癥易感,到時候就可以通過體檢,,在癌細胞還未形成的時候就把它扼殺在搖籃里,,此時人們就再也不必“談癌色變”了,。
葉教授告訴記者,2000年6月26日美國和英國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草圖繪制完成,,標志著一個重要時代已經來臨,我國也參與了此項人類基因組計劃,,因此在基因組學研究上已與世界同步,。我國有13億的人口資源,,而且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基因庫更是豐富多彩,,這是我國基因組研究的一大優(yōu)勢。對此,,葉教授在論壇上興奮地透露,,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開始展開對人類宗譜的研究,我國由復旦大學牽頭承擔了其中20%的工作,。“屆時,,一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大型數據庫,就能建立起來,,在這個龐大的基因數據庫里,,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密碼’,換句話說,,今后,,只要用鼠標輕輕一點,每個人都能查到自己的祖先是誰,。”
浙江將設9個代理點杭州已有萬人接受檢測
昨日,,全國著名基因專家聚集杭州,,在中國基因產業(yè)化論壇上提出:基因檢測因能預測未來疾病風險,將在未來普及,。
腫瘤風險等都可檢測
聯合國衛(wèi)生組織公布,,全世界60%的人死于對病情的無知。我國衛(wèi)生部門曾統計,,我國每年有250萬人因藥物不良住院,,有20萬人因不合理用藥死亡。
基因檢測就是提取被檢者口腔黏膜或血液中的DNA樣本,,進行疾病風險預測,。
普通體檢,針對人體已出現的臨床病變,進行檢查和診斷,;而基因檢測,,是檢測體內疾病的易感基因(致病內因),預測未來疾病的風險,,有目的地做到疾病的早預測,,預防和治療,有效防止臨床誤診和錯誤用藥,。
專家表示,,目前,基因檢測已經能檢測腫瘤風險,、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以及人體對3000種藥物不良反應,。
浙江檢測規(guī)模全國第二
基因檢測費用不低,,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究竟有多少人能接受,?
科普專家肖鴻鈞估計,,當前我國基因檢測人群在5%左右,每年有300萬以上的人接受檢測,,發(fā)展前景樂觀,。而在杭州,已經有過萬人接受基因檢測,,其中大部分是經濟實力不錯的商人,。
在浙江,杭州,、溫州,、寧波、義烏,、金華等9個城市計劃設立檢測代理點,,數量與規(guī)模僅次于北京,。不久的將來,,這些城市的居民可以直接前往代理點,提供檢測樣本,。但目前費用過高,,基因檢測要走入百姓家庭,還需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