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的不斷發(fā)展給社會、科技及人們的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納米與生物學及醫(yī)學的結合更催生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應用領域——納米醫(yī)學(nanomedicine),給傳統(tǒng)醫(yī)學診斷和治療帶來巨大變革。納米醫(yī)學的具體表述有很多種,,但是主要指納米材料,、技術在醫(yī)學方面的應用,其涵蓋的內(nèi)容有:藥物輸送,、分子診斷等[1],。
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CNT)作為一種重要而有代表性的納米材料,,在納米醫(yī)學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研究,。首先,CNT是一種備受關注的藥物輸送(drug delivery)納米載體,,由于其表面可以方便地進行功能化,,并且能夠順利穿透細胞膜將負載分子輸送至細胞內(nèi)部,所以一些學者,、研究團體對功能化CNT向細胞內(nèi)輸送藥物分子及生物分子(蛋白質,、核酸)等作了廣泛、深入的研究[2-5],。另外,,CNT具有獨特的物理光學性質,例如吸收紅外光而升溫,,可以用于深組織熱療[2],,發(fā)射紅外光熒光,可以用于體內(nèi)的成像診斷[6],。雖然CNT顯示了良好的藥物輸送性能,,具有獨特性質在體內(nèi)診斷,、治療方面都很有應用潛力,,但是CNT的潛在毒性也引發(fā)了人們對其生產(chǎn)、使用,,特別是體內(nèi)應用的擔憂,。
因為CNT的尺寸在幾百納米左右與超微粉塵顆粒接近,所以對于CNT的毒性研究,,一方面集中在CNT制造,、使用時可能產(chǎn)生的對環(huán)境及人體健康,如呼吸系統(tǒng),、皮膚的危害[7-8],。但是,CNT在納米醫(yī)學中的重要應用,,如作為藥物輸送載體或診斷試劑,,是人為攝入或注射進體內(nèi)。所以對CNT活體內(nèi)潛在毒性的全面研究是CNT最終得以臨床應用的前提,。
大量關于CNT的細胞水平研究,,證實表面功能化水溶性CNT能將藥物分子導入目標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的生長沒有明顯影響[2-5]。然而,,更進一步的毒性研究也多局限于CNT對動物組織的影響,,對于活體內(nèi)CNT的分布和毒性研究的數(shù)據(jù)仍然缺乏[9]。最近,,美國研究者首次實現(xiàn)了CNT活體內(nèi)成像,,得到CNT在活體內(nèi)分布及潛在毒性的信息。
2007年8月,,位于美國休斯頓的賴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Weisman教授研究小組及其合作者Beckingham教授在美國化學會刊物Nano Letters上發(fā)表了他們關于單壁碳納米管(SWNTs)在果蠅(drosophila)體內(nèi)的近紅外成像和生物相容性研究[6](題為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the Intact Organism: Near-IR Imaging and Biocompatibility Studies in Drosophila),。這是首次在活體內(nèi)進行CNT成像的報道。雖然果蠅屬于低級動物,,所以仍需要更多關于SWNTs在高級動物(哺乳動物)體內(nèi)分布及潛在毒性的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了SWNTs在該體系內(nèi)沒有不良影響,所以值得進一步深入SWNTs在生物醫(yī)學方面的應用研究,,包括利用CNT發(fā)射近紅外熒光的獨特性質進行成像診斷[6,,9]。這個工作為CNT在活體內(nèi)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Weisman教授研究小組及其合作者在該研究中,,利用SWNTs所發(fā)射獨特的近紅外熒光,對果蠅活體內(nèi)分布的SWNTs進行非破壞性成像觀測,。他們用含有不同劑量SWNTs的發(fā)酵粉糊喂養(yǎng)剛孵化出的果蠅幼蟲,。幼蟲經(jīng)過初期喂養(yǎng)階段(4~5天)后體重約增加了200倍,然后變成蛹,,直至變成成蟲,。通過觀察果蠅生長過程,以及幼蟲體內(nèi)SWNTs的近紅外熒光成像,,他們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結果[6,,9]:
1.果蠅幼蟲經(jīng)由食物攝入SWNTs并不影響其生長、發(fā)育及主要生理機能,,如成熟后的繁殖力,;并且添加的不同劑量SWNTs均沒有產(chǎn)生短期毒性。
2.分布在果蠅體內(nèi)的SWNTs可以通過其發(fā)射的近紅外熒光進行成像觀測,,無需破壞性操作(如組織切片等),。而通過組織切片,則可以進一步觀察到單個SWNT,。
3.除了極微量SWNTs“被吸收進”組織,,絕大部分攝入的SWNTs都順利地經(jīng)過消化系統(tǒng)最后排出,沒有對果蠅造成不良影響,。
雖然并不能排除SWNTs對果蠅某些生命周期的微小影響,,但是這樣的實驗結果足夠證明攝入的SWNTs對果蠅沒有不良生理影響,。而攝入的SWNTs中只有約一億分之一進入了果蠅的組織,如果這對其它昆蟲也成立,,則表明環(huán)境中的SWNTs不會通過昆蟲進入整個食物鏈,。
該研究至少揭示了SWNTs在納米醫(yī)學方面的兩個潛在應用。一是SWNTs獨特的近紅外熒光發(fā)射性質,,使其在活體內(nèi)的分布可以被非破壞性地成像觀測,,所以提供了很好的體內(nèi)診斷手段;二是SWNTs在活體內(nèi)沒有產(chǎn)生明顯的不良影響,,因此具有作為藥物輸送載體等應用于體內(nèi)的巨大潛力[6,,9]。以此工作為先鋒,,隨著對CNT等納米材料在活體內(nèi)研究的不斷深入,,納米醫(yī)學必將真正走向臨床,極大提高診斷,、治療水平而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 Emerich DE,Thanos CG,,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23 (2006)171-184,。
[2] Kam NWS,O’Connell M,,Wisdom JA,,Dai H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2 (2005)11600-11605,。
[3] Kam NWS,,Jessop TH,Wender PA,,Dai HJ,,J. Am. Chem. Soc. 126 (2004)6850-6851。
[4] Kam NWS,,Liu Z,Dai HJ,,Angew. Chem. Int. Ed. 35 (2006) 577-581.
[5] Klumpp C, Kostarelos K, Prato M, Bianco 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758 (2006) 404-412.
[6] Leeuw TK, Reith RM, Simonette RA, Harden ME, Cherukuri P, Tsyboulski DA, Beckingham KM, Weisman RB, Nano Letters 7 (2007) 2650-2654.
[7] Lacerda L,,Bianco A,Prato M,,Kostarelos K,,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58(2006)1460-1470。
[8] Smart SK,,Cassady AI,,Lu GQ,,Martin DJ,Carbon 44(2006)1034-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