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明顯增強,保健食品也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生活,。然而,,很多不法保健食品推銷商抓住了人們求健康心切的心理,炮制出“保健食品功能強,、無副作用”“可以當藥吃,、效果神奇”等噱頭,使許多消費者蒙受損失,,甚至延誤病情,、危及生命,。
不法推銷商騙你沒商量
“商場里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讓人眼花繚亂,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買來吃,,但發(fā)現(xiàn)沒有所承諾的效果,。真是浪費了!”購買某品牌養(yǎng)顏膠囊的段女士向云南省消費者協(xié)會的工作人員投訴時說,。
云南省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部主任姚宏明說,,像這位段女士一樣因盲目聽信保健食品的廣告或推銷員介紹的功能而受騙的消費者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女士和老年人來投訴的很多,。
云南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保健品化妝品監(jiān)督管理處處長皇甫晉玲說,,一些不法商家采取的促銷手段中,最常見的是免費陷阱,。有的在居民小區(qū)里非法組織保健食品推銷,,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血壓、血糖等常規(guī)檢查后,,就“診斷”出某人患有某些“疾病”,,需要吃哪些保健食品;有的推銷商采用免費試用的手法,,一些人經試用后出于人情就購買了產品,;有的以公司周年大慶之名,組織老人參加免費游玩,,提供免費用餐,、專車接送等。
一位投訴某種聲稱具抗衰老功效的保健食品的顧客告訴記者,,推銷商隔三岔五給她母親打電話拉家常,,或帶點小禮品上門拜訪,使老年人放松了警惕,。購買了產品后,,才發(fā)現(xiàn)上當受騙了。
皇甫晉玲說,,還有的推銷商雇托宣傳,,請來所謂的專家、學者,、權威人士介紹產品的“特殊療效”,,發(fā)布“權威檢測報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寫感謝信,、送錦旗,、現(xiàn)身說療效等,欺騙消費者,。
買保健食品莫入誤區(qū)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對于保健食品,,多數(shù)人抱有兩種觀點:一是,現(xiàn)代人營養(yǎng)都過剩了,,還吃什么保健食品,?二是,生活條件好了,,多吃保健食品對身體有好處,,反正又沒有什么副作用。
“這兩種想法都不正確,。”皇甫晉玲說,,不可將保健食品功能夸大,也不能說保健食品就是沒有功用的,。保健食品按功能可分為人體機理調節(jié)型,、延年益壽型、減肥型,、輔助治療型等,。
皇甫晉玲說,不論動物性食物還是植物性食物,,由于自身種養(yǎng)殖條件以及食物生產,、加工和環(huán)境的影響,都可能存在抗菌素殘留,、農藥殘留、金屬超標和營養(yǎng)素丟失等問題,。同時,,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長期食用快餐式食物、高脂肪低纖維食物,,營養(yǎng)價值難以滿足身體需要,,長期疲勞、壓力過大,,周圍環(huán)境污染等也會使身體機能下降,。
“因此,如果條件允許,,食用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保健食品是不會錯的,。”皇甫晉玲說,但是保健食品不可亂吃,,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合理膳食已能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不需要再吃各種保健食品,。
據(jù)了解,,目前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圍有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輔助降血壓,、抗氧化、輔助改善記憶,、改善睡眠,、緩解視疲勞、緩解體力疲勞,、促進消化,、改善皮膚水分、改善皮膚油分等27項功能,。它們有的是保護機體正常功能,,有的是對抗或抑制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害,有的是作為某些疾病治療過程中或身體康復過程中的輔助食品,,有的是改善生理的不適狀態(tài),,有的具有美容功能。
選用保健食品須科學理性
今年2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保健食品有了明確規(guī)定: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必須真實,,應當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產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須與標簽,、說明書相一致。
昆明醫(yī)學院副院長李燕說,,目前,,我國已注冊的保健食品共有9000余個,由于利潤可觀,,生產廠家良莠不齊,。任何聲稱有某種功能的,必須經過權威機構的嚴格評價,,并以此為據(jù)發(fā)布科學的負責的產品廣告,。消費者需要把握一點:正確認識保健食品的特征后,確實需要購買保健食品的,,建議先到醫(yī)院診斷,,根據(jù)醫(yī)生指導合理服用與自己身體狀況相適宜的保健食品,這樣才不會延誤病情。
姚宏明提醒消費者,,每一種保健食品都有其特定保健功能和特定的適宜人群,,因此在選用保健食品時,要根據(jù)自身機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科學合理地選用,,以免花冤枉錢做冤枉事。
“任何宣傳產品可以治病的,,都是假話,。”皇甫晉玲說,現(xiàn)在保健食品的宣傳往往是夸大的,,消費者不可盲目聽信,。而且衛(wèi)生部明確規(guī)定保健食品中不能添加藥品,因此保健食品只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沒有治療疾病的功能,。(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