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共同回憶過去美好時光固然有趣,,但這些共同記憶未必準確。以色列與英國一項聯(lián)合研究表明,社會壓力可能“改寫”記憶,。
研究結(jié)果由最新一期《科學(xué)》雜志發(fā)表,。
連環(huán)實驗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xué)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xué)學(xué)院組織一項測試。研究人員首先把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觀看紀錄片,。三天后,志愿者分別回到實驗室做記憶測試,,回答有關(guān)紀錄片的問題,,同時回答對自己的答案有多少信心。
一段時間后,,研究人員再次邀請志愿者回到實驗室,,重做記憶測試。志愿者回答問題的同時,,腦部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這次測試時,志愿者可以獲得“場外幫助”,,即研究人員給他們提供同組其他成員的答案,。
志愿者不知道的是,這些答案中,,有一部分是研究人員故意編纂的錯誤答案,。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錯誤答案影響下,,志愿者70%的回答出錯,。
記憶改變
研究人員不能確定志愿者兩次記憶測試的答案不同究竟是迎合社交需求、人云亦云還是記憶真的發(fā)生改變,,為此,,他們繼續(xù)實驗。
研究人員再次找來這些志愿者,,進行第三次記憶測試,,同時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掃描大腦。
他們告訴志愿者,,上次測試時“場外幫助”的答案并非來自同組伙伴,,而是由電腦隨機生成。
這次測試中,,一些志愿者改變答案,,但仍有近一半人堅持上次的錯誤答案。研究人員說,,這表明錯誤記憶已經(jīng)植根于他們的大腦,。
壓力使然
為找出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研究人員對比“知錯就改”志愿者和“堅持錯誤”志愿者兩次腦部掃描的結(jié)果。
對比結(jié)果顯示,,“堅持錯誤”志愿者大腦中的海馬體和杏仁體同時活躍,,相互聯(lián)系。
海馬體在學(xué)習(xí),、長期記憶和空間定位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杏仁體是大腦情感中心,負責個人與社會互動,。
研究人員認為,,杏仁體可能是連接社會與大腦中記憶處理部分的“門戶”,一些種類的記憶要想“上傳”至“記憶庫”,,必須擁有“通行證”,。因此,社會壓力可能作用于杏仁體,,“勸說”大腦用錯誤記憶取代正確記憶,。(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