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胰島素 注射 血糖
“十年前,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率只有2.6%,,而今天,,這一數(shù)字已飆升9.7%。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大約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日前,在由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辦,、BD中國承辦的“達標,,從規(guī)范注射開始”——2013中國糖尿病規(guī)范注射周啟動儀式上,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副院長翁建平這樣告訴記者,。
雖然糖尿病患病率高,,但血糖達標的比例卻很低(25%),,在已經(jīng)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中,血糖達標率也只有37%,。專家表示,,糖尿病患者對血糖的自我管理不足、胰島素注射不規(guī)范是造成我國血糖達標率低的重要原因,。
大多患者血糖不達標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只有血糖達標才能有效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對于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來說,糖尿病藥物治療,、注射裝置,、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翁建平說,,在臨床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比如血糖高居不下,,合并其他并發(fā)癥,口服降糖藥效果不明顯或者1型糖尿病患者,,這些情況都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在疾病穩(wěn)定的情況下,,只需在門診開藥,,在家按醫(yī)囑來完成自我注射胰島素的治療。
在注射胰島素過程中,,如果不規(guī)范注射,,那么血糖就很難達標。據(jù)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醫(yī)療機構對胰島素規(guī)范注射的健康教育遠遠不到位,導致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注射的時候存在很多誤區(qū),。所以,,在已經(jīng)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中,血糖達標率也只有37%,。
胰島素注射多不規(guī)范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曉蕙介紹,,隨著糖尿病防治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摒棄了以往對胰島素的種種偏見,,主動接受胰島素治療,,但患者在胰島素的使用中存在諸多問題。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去年底進行的“ITQ糖尿病規(guī)范注射技術調查問卷活動”顯示,,患者不規(guī)范的注射十分普遍,,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注射過淺或過深
注射位點的組織由表皮真皮層,、皮下組織和肌肉這三層構成,。倘若進針太淺,只扎到皮層,,則胰島素吸收減慢,,不利于血糖控制,;倘若針進過深,藥液很可能會打到肌肉甚至靜脈里,,這樣不僅會增加疼痛感,,還會顯著加快胰島素的吸收速度,導致血糖波動,,增加低血糖風險,。為了確保患者將胰島素注射至皮下層,,最好采用4毫米的筆用針頭,,使用這種針頭,直接進針即可保證在皮下注射,。
2,、只打一個部位
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并不多,主要有腹部,、手臂前外側,、大腿前外側和臀部外上1/4等處,但不少患者打胰島素很隨意,,覺得打哪個部位順手,,就老是打那個地方。不過,,如果反復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產生硬結,,使胰島素吸收延遲或不穩(wěn)定,,進而影響血糖控制。據(jù)調查,,約有30%的胰島素治療患者伴脂肪增生,。導致脂肪增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長期在一個部位注射胰島素。
3,、針頭堵塞
據(jù)統(tǒng)計,,有84%的患者不能做到一針一換,甚至有超過22%的患者一個針頭使用十次或以上才更換,。胰島素筆用針頭應一次性使用,,重復使用針頭容易殘留皮膚及皮下組織而堵塞針頭。針頭一旦堵塞,,胰島素將無法直接注入體內,,感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可能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導致產生“打空針”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必定影響有效的藥物治療,使血糖迅速上升,,進而加速疾病的惡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