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洋大學角膜組織工程實驗室所研制的組織工程人角膜內皮動物移植實驗獲得了巨大成功,,這項研究成果不僅使角膜內皮盲患者和白內障術后角膜內皮細胞失代償患者通過工程角膜內皮臨床移植重見光明即將成為現實,,也使工程全角膜成功重建及各種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成為可能,。
日前,,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獲悉,,中國海洋大學角膜組織工程實驗室研制的組織工程人角膜內皮動物移植實驗獲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10年7月8日,,所移植的組織工程人角膜內皮已使新西蘭兔角膜維持透明391天、家貓角膜維持透明209天,、獼猴已維持角膜透明119天,,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中國海洋大學角膜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yǎng)基地主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副院長、國家細胞生物學教學團隊帶頭人樊廷俊表示:“這項研究成果不僅使角膜內皮盲患者和白內障術后角膜內皮細胞失代償患者通過工程角膜內皮臨床移植重見光明即將成為現實,,也使工程全角膜成功重建及各種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成為可能,。”
角膜盲患者之痛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透過清澈透明的眼眸,,我們能夠看到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感受到一個人清澈透明的心靈,。在人的眼球中,,角膜可以稱得上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健康的角膜完全透明且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徑和屈折力,,再加上晶狀體的屈光力就可以使光線準確聚焦在眼底的視網膜上,,形成我們眼前美麗的世界。
在世界上,,有接近半數的低視力患者,,都是因為角膜發(fā)生病變而失去光明的。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世界目前有低視力患者已超過1.35億人,,其中角膜盲患者約6000萬人;在我國,,低視力患者已超過1230萬人,,其中由角膜病變引起的約有500萬人,僅我國每年就有新增盲人約45萬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角膜盲患者中,,青壯年約占70%、兒童約占15%,,不僅其自身長期蒙受失明的痛苦折磨,,無法正常生活、學習和勞動,,還給家人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目前,角膜移植是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的唯一希望,,但由于捐獻角膜的數量極其有限,,全國每年能進行的角膜移植手術還不足全部角膜盲患者的1‰,999‰的絕大多數患者因得不到移植角膜而無法復明,。
在上述角膜盲患者中,,因為角膜內皮細胞的密度低于維持角膜內皮生理功能的臨界密度而引發(fā)的角膜內皮盲患者約占1~5-1~4。另外,,我國還有白內障患者500余萬人,、全世界近3000萬人,因其臨床手術的并發(fā)癥引起角膜內皮細胞的大量死亡,,最終引起角膜內皮細胞失代償而逐漸致盲,,也因得不到移植角膜而無法治療和復明。
正是由于角膜內皮在維持角膜厚度,、透明度和供養(yǎng),、供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組織工程人角膜內皮(以下簡稱“工程角膜內皮”)能否體外重建成功,,是決定工程全角膜能否體外重建成功的關鍵,。
“因此,體外重建出工程角膜內皮,,不僅能使角膜內皮盲和白內障患者復明,而且也是解決各種角膜盲疾病使角膜盲患者重見光明的新希望,。”樊廷俊說,。
角膜組織工程——角膜盲患者的復明之光
應用組織工程技術重建角膜內皮是角膜盲患者復明的希望,也是從根本上解決角膜移植供體材料缺乏和術后免疫排斥反應等問題的關鍵,。樊廷俊介紹說,,如何在體外獲得大量功能正常的人角膜種子細胞以及如何研制出生物相容性理想的載體支架,是工程角膜內皮及工程全角膜能否體外重建成功的兩大關鍵要素,,也是目前角膜組織工程的研究熱點和主攻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