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在京召開的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與新聞媒體見面會上獲悉,,我國科研人員建立了一種高效誘導胚胎干細胞(ESC)向肝細胞分化的培養(yǎng)體系,通過表觀遺傳學修飾及多種誘導因子聯合貫續(xù)應用,,獲得了更加接近于成熟肝細胞的胚胎干細胞源性肝細胞,,并進一步證實所獲得的胚胎干細胞源性肝細胞具有在體外合成并分泌凝血因子Ⅷ,、Ⅸ的能力,。這種共表達凝血因子Ⅷ,、Ⅸ的胚胎干細胞源性肝細胞,或可為血友病替代療法提供新型“種子”細胞來源,。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最新一期《中國藥理學報》上,。
血友病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先天性凝血障礙性疾病。其最主要的發(fā)病機制是由于凝血因子Ⅷ或/和Ⅸ基因的突變或缺失其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與血液循環(huán)中凝血因子Ⅷ,、Ⅸ蛋白的水平密切相關,。替代治療被認為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方法,但是重組或血漿來源的凝血因子Ⅷ,、Ⅸ極易在血液循環(huán)中降解,,且費用非常昂貴;轉基因技術基因表達效率低,、維持時間短并引起免疫反應,;肝細胞替代治療供體肝細胞匱乏、培養(yǎng)肝細胞增殖能力差等關鍵問題難以有效解決,。
胚胎干細胞由于其無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有望為細胞移植治療各種難治性疾病提供新的細胞來源。目前誘導胚胎干細胞分化為肝細胞的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國際上關于胚胎干細胞源性肝細胞是否表達凝血因子的報道仍非常有限,。凝血因子Ⅷ、Ⅸ由成熟肝臟細胞合成并分泌,,而高效誘導胚胎干細胞分化為功能性成熟肝細胞仍是目前干細胞研究領域的一大難點,。由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yī)院肝膽胰外科閔軍教授、陳亞進教授以及曹君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將組蛋白去乙?;敢种苿┒∷徕c,、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4(BMP-4)及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聯合作用,促使小鼠胚胎干細胞分化為內胚層細胞和肝臟前體細胞,,分化后期在肝細胞生長因子(HGF),、抑瘤素M(OSM)和地塞米松(DEX)作用下,肝臟前體細胞可以進一步分化為成熟肝臟細胞,,并檢測證實凝血因子Ⅷ,、Ⅸ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共表達。據介紹,,之所以能夠獲得高純度的共表達凝血因子Ⅷ,、Ⅸ的小鼠胚胎干細胞源性肝細胞,重要原因之一為誘導分化因子丁酸鈉的作用,。丁酸鈉是一種組蛋白去乙?;敢种苿?,可以通過組蛋白修飾的方式使組蛋白超乙酰化,,并激活一些轉錄因子,使其結合并激活某些基因,,從而誘導細胞分化,。
研究小組表示,該研究證實了共表達凝血因子Ⅷ,、Ⅸ的胚胎干細胞源性肝細胞在血友病替代療法中的潛在價值,,所獲得的更加接近于成熟肝細胞的功能性分化細胞將為細胞體內移植實驗提供充足、安全的細胞來源,,進一步為干細胞移植治療血友病的更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實驗基礎,。(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