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PA”之后,,“右美沙芬”又讓感冒藥出了事,。有人戲稱,,感冒藥這回自己著涼了,。 雖然北京的天氣早已進入夏天,但空調的使用還是讓許多人著了涼,。在北京西城區(qū)西直門附近的一家連鎖藥店,,來買感冒藥的人很多,,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會問這樣一句話:這藥里有“右美沙芬”嗎?而售貨員最普遍的回答是:沒看報嗎,,正常使用沒事,。 但在記者停留在藥店的兩個小時里,80%的消費者沒有選用含有“右美沙芬”的感冒類藥品,,甚至許多人都選擇購買中藥,。一位家住北京后桃園小區(qū)的李女士對記者說:等等看吧,反正這中藥也能治病,。萬一吃這什么“右美沙芬”出了事,,那多懸呀! “PPA”事件重現(xiàn) 與最近食品安全和藥品安全的事件一樣,,“右美沙芬”依然是先在國外出的事,,繼而波及到國內。事件源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發(fā)布的一項公告,,該公告稱,,對治療咳嗽和感冒的綜合藥物成分之一的“右美沙芬”,服用不當將有潛在危險,。 而令消費者感到恐懼的事,,該警告是在5名少年可能是因過量服用粉狀“右美沙芬”包裝成的膠囊造成死亡后發(fā)出的。 據(jù)了解,,“右美沙芬”是很多感冒類藥品都會加入的成分,,在市面上出售的感冒藥中,“白加黑”,、“泰諾”,、“百服寧”都含有一定量的“右美沙芬”。經過媒體報道后,,在記者調查采訪的藥店,,這些藥品的銷售都受到了一定影響。 而售貨員更是對記者表示,,這樣的情形讓人想起了2000年“PPA”出事的時候,,當時康泰克一下子就賣不動了,來退貨的人很多,。不過,,由于一直沒有定論,藥店并沒有讓這些藥品下柜臺,,他們也在等著有關部門的說法,。 生產“泰諾”的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表示,泰諾已經在中國市場上市10周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出現(xiàn),。 目前,他們也沒有接到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SFDA)有關更改說明書等方面的要求,,泰諾的銷量也并沒有因為該事件而受到影響,。 而白加黑感冒藥片的廠家東盛科技的相關人士稱,國內至今并沒有發(fā)生一起服用“右美沙芬”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病例,,且只要不超量服用,,就不會有問題。因此,,白加黑感冒藥片的銷售,,目前并沒有受到明顯影響。 “右美沙芬”的是是非非 “阿司匹林雖然不是毒藥,,一次吃二斤半也不成,。”這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在表演中說的一句臺詞,但卻可以從一個側面解釋“右美沙芬”事件,。相關產商抱怨,,許多媒體把濫用藥物和藥物的副作用的概念混淆了。 據(jù)了解,,“右美沙芬” 是瑞士羅氏公司的知名藥物,,1956年被FDA列為非處方藥。1961年在世界麻醉藥會議上被定為非麻醉藥,,1989年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是取代可待因的一種鎮(zhèn)咳藥,。 “右美沙芬”1988年在我國注冊,并已于1990年批準上海黃河制藥廠及中美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片劑并投放市場,。 一般情況下,,正常使用含“右美沙芬”的藥品是安全有效的。不過,,在美國“右美沙芬”的濫用已發(fā)展成為一種新趨勢,,即銷售粉末狀的純“右美沙芬”。 純“右美沙芬”一般是由“經銷商”自己裝成膠囊,,并對外出售,,這實際上超出了正常的藥品概念和使用方式,有點類似于一次吃二斤半阿司匹林,。不過,,在我國這種情況還未被發(fā)現(xiàn)。 在“右美沙芬”讓消費者陷入恐慌后,,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SFDA)藥品安監(jiān)司有關負責人在6月14日表示:一般情況下,,正常使用含“右美沙芬”的藥品是安全有效的。 該負責人說,,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尚未發(fā)生因濫用或超大劑量使用“右美沙芬”相關制劑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事件,。 北京市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安監(jiān)處處長叢駱駱也認為:現(xiàn)在含有“右美沙芬”的感冒藥品,通常劑量是一片或一個膠囊,,含有15到30毫克的劑量,。對中國人的體質而言,這個劑量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如果超過這個劑量,,或者是純品或者過量服用,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專家也提醒患者,,一定要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標明的劑量、時間,、次數(shù)服用,。 藥企并非完全冤枉 盡管如此,相關上市公司已開始采取措施,。據(jù)東盛科技的人士透露,,他們不會對市場的討論坐視不管,已經請求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出面,,以權威公告形式澄清誤解,。 雖然企業(yè)把口風咬得很死,但消費者這邊卻不是很買賬,。不過,,北京的藥店并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擔心,在他們眼里,,事件過去后,,消費者依然會買單。 不過,,比較令人費解的是,,據(jù)陜西東盛科技的相關人士透露,公司早在今年5月底就獲悉美國的報告,,也和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溝通過,。但為什么公司沒有把消息公布于眾,公司卻沒有解釋,。 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出于對銷售量的關注,一般的企業(yè)不會把不利自己產品的消息公布,,但作為醫(yī)藥企業(yè),,除了追求利潤之外,還有著重大的社會責任,。 僅僅考慮自身,,往往會失信于民,。“右美沙芬”有沒有問題是一回事,但在處理“右美沙芬”事件上,,企業(yè)已經出了問題,。 藥物成分故事頗多 在“右美沙芬”事件以后,,眾多患者都表現(xiàn)出對藥物化學成分的關注,,但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關注也僅僅停留在看一眼說明書的層面,。 其實不止是消費者,,即使是藥店的售貨員,基本上也很缺乏藥劑學方面的知識,。在記者購買感冒藥的過程中,,售貨員往往是模糊地強調藥效,卻不能說出每種成分的具體作用,。 在缺乏私人醫(yī)生的中國,,對藥物安全的重視很不夠。直到2004年,,藥店才對購買處方藥加以限制,。而在實際操作中,晚上去藥店就可以比較容易地買到處方藥,。 在對待新藥的態(tài)度上,,許多業(yè)內人士都認為我國的制藥企業(yè)比較急功近利,開發(fā)新藥周期與國外相比都比較短,,對副作用的試驗也很不細致,。 在美國和日本,藥品從問世到投入臨床應用要長達10年,,而中國的數(shù)字是不到5年,。在藥品副作用上,美國和日本的說明書都寫得非常詳細,,即使是極少的服用者出現(xiàn)了癥狀,,也不會有所遺漏。 但在我國,,制藥廠總是想把副作用寫得越少越好,,往往用一個“等”字代替眾多癥狀,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從法律環(huán)境上看,,由于取證比較困難,關于藥物副作用的官司在中國還比較難打,。而在美國,,藥廠如果陷入這樣的糾紛,,賠償?shù)臄?shù)目將相當驚人。 藥物包裝言過其實 此外,,在調查過程中,,記者還發(fā)現(xiàn)有許多化學成分非常類似的藥品,價格差異卻很大,。十幾年前,,感冒患者經常服用一種叫做“撲熱息痛”的藥品進行治療。 而最近記者發(fā)現(xiàn)在市面上叫作“撲拿痛”和“必理通”的藥品,,其化學成分基本和“撲熱息痛”一致,,但價錢卻貴了3倍不止。 當然,,不止是感冒藥,,在普通消費者經常服用的常用藥里面,這種改名字要高價的事情非常普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藥劑師就告訴記者,,目前在電視上大做廣告的一種治療胃病的藥物,和十幾年前的常用藥“胃樂”在化學成分上只多了“癲茄”(價格很便宜),,但現(xiàn)在的價格卻是“胃樂”的十倍多,。 他還說,許多制藥企業(yè)往往把老藥重新包裝,,在廣告上加大力度,,讓本不出名的藥品為消費者熟知。當然,,這些藥品的宣傳費用自然要攤給消費者,,但藥價因為這點原因就貴了十倍,確實有點離譜,。不過,,消費者購藥缺乏指導,只知道認廣告,,也的確給了商家以可乘之機,。 看病理念還待提高 北京海淀醫(yī)院的一位王姓主治醫(yī)師告訴記者,藥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對癥不對癥的區(qū)別,。但許多患者不理解這些,總以為便宜沒好貨,。而作為醫(yī)生,,有時和患者解釋非常麻煩。 治療感冒本是很普通的事,但許多患者總是要求開好藥,。什么是好藥,,治病的才是好藥。但現(xiàn)在的患者總要求醫(yī)生開廣告上常見的藥品,,真是比較難辦,。 在藥品安全方面,中國人有過許多讓人深省的教訓,。在許多城市,,目前30多歲的人有不少是“四環(huán)素牙”。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鏈霉素的濫用更是讓許多人成為失聰者,。在2004年春節(jié)晚會上,舞蹈“千手觀音”的表演者中,,就有好幾位都是因為小時候被濫用鏈霉素而致耳聾。 當“右美沙芬”再次引發(fā)業(yè)界爭議的時候,,我們的醫(yī)藥界更應該完成的是對自身的嚴格自檢,,問一聲:我賣的藥品安全嗎? “右美沙芬”事件始末 5月23日,,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發(fā)布公告稱,,過量服用“右美沙芬”將有潛在危險。 6月10日-13日,,國內媒體爭相報道FDA的這則公告,,一時間世人談“右美沙芬”色變。 6月13日,,東盛科技等醫(yī)藥公司請求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出面,以權威公告形式澄清這一負面消息對市場的沖擊,。 6月1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安監(jiān)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一般情況下,,正常使用含“右美沙芬”的藥品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