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路透社消息,蘇黎世1月26日,,為針對羅氏公司的敵意收購,,美國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推出了“毒丸”防御戰(zhàn)略:若有任何一方購買了其15%股權,此舉將引發(fā)一場權利協(xié)議,。
總部位于巴塞爾的羅氏公司為收購Illumina公司提供57億美元的現(xiàn)金,,但Illumina抵制這種不請自來的方法。羅氏公司可能會面臨曠日持久的戰(zhàn)斗,。
Illumina的行政長官杰伊弗拉特利說,,Illumina公司董事會已采取這一行動,以確保我們的股東獲得公平的待遇和保護任何建議或要約收購該公司,。
瑞士制藥商計劃正式啟動下周初為Illumina公司每股$ 44.50,,即57億美元的收購要約,據(jù)內部可靠消息,,Illumina將有10天的時間來應對,。
羅氏公司已在以前的收購有過類似的策略:提高收購金額,如收購本塔納醫(yī)療系統(tǒng)和基因泰克,。
羅氏公司拒絕發(fā)表評論,。(生物谷Bioon.com)
關于 毒丸計劃
毒丸(poison pill)長期以來就是理想武器。毒丸計劃是美國著名的并購律師馬丁·利普頓(MartinLipton)1982年發(fā)明的,,正式名稱為“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簡單,就是目標公司向普通股股東發(fā)行優(yōu)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購,,股東持有的優(yōu)先股就可以轉換為一定數(shù)額的收購方股票。毒丸計劃于1985年在美國特拉華法院被判決合法化,。
在最常見的形式中,,一旦未經(jīng)認可的一方收購了目標公司一大筆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時,,毒丸計劃就會啟動,導致新股充斥市場,。一旦毒丸計劃被觸發(fā),其他所有的股東都有機會以低價買進新股,。這樣就大大地稀釋了收購方的股權,,繼而使收購變得代價高昂,從而達到抵制收購的目的,。美國有超過2000家公司擁有這種工具,。
有許多研究認為,毒丸計劃這一反收購工具往往用于抬高主動收購方的價碼,,而非真正阻礙交易的達成,。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jīng)濟發(fā)生重大變化,,公司易手率高,,公司股權控制變化極大,毒丸計劃是一種被廣泛采用的反收購手段,。但在公司治理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毒丸計劃的采用率已大幅度下降。公司董事會不愿給外界造成層層防護的印象,。公司治理評估機構也往往給那些有毒丸計劃的公司較低的評級,。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也不愿意看到董事會人為設立一道阻礙資本自由流通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