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信息北京7月17日電 由于血液檢測技術水平有限,日本一些處于“窗口期”的肝炎,、性病甚至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成為“漏網(wǎng)之魚”,加入獻血者的隊伍,。日本有關部門得知這一情況后,,開始召回所有可能含有病毒的血液,并于16日宣布,,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首名曾在感染艾滋病毒后獻血的日本人,。 日本紅十字會宣布,,這名艾滋病患者曾在去年夏天獻過兩次血,,但只在第二次獻血前接受檢查時才被發(fā)現(xiàn)攜帶HIV病毒。所幸的是,,他第一次獻的血雖然被儲存起來,,但還未投入使用?! ∪欢?,這一消息依然無法緩解日本“臟血”危機的嚴峻形勢。日本紅十字會估計,,在2002財政年度,,大約有2200名被查出攜帶肝炎及其他傳染病病毒的人曾經(jīng)有過獻血記錄,他們獻的血全部要召回,。 據(jù)法新社報道,,今年4月至6月,,日本厚生省指令紅十字會進行的一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11人被懷疑因輸血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還有18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厚生省7月15日公開這一消息,,“臟血”事件隨即曝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鋵?,早在6月,日本一名多次獻血者就被檢查出攜帶乙型肝炎病毒,。厚生省隨即下令,,召回所有被查出攜帶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和一種梅毒病毒的多次獻血者在病情公開前所獻的血,并且要求日本紅十字會通知已經(jīng)接受這些病毒攜帶者所獻血液的病人,,他們存在被感染的危險,。 以剛剛被發(fā)現(xiàn)的艾滋病獻血者為例,,法新社在報道中分析了“臟血”事件的原因,。這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之所以在第一次獻血時順利通過檢測,是因為他當時正處于病毒感染初期,,即醫(yī)學上所說的“窗口期”,,體內(nèi)病毒數(shù)量不多?! 〈送?,據(jù)日本紅十字會介紹,日本目前的血液檢測程序是,,抽出捐獻者的部分血液做成樣本,,然后將50個血液樣本進行集體檢測。而這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第一次獻血前接受檢查時,,很有可能被抽出的血中剛好不含有病毒,。但后來,他的血液接受單獨檢測時即呈HIV陽性,?! 〖t十字會一名官員說,日本于1999年引入的核酸檢測法盡管在篩選血液方面發(fā)揮了很大作用,,但并非絕對可靠,。因此,紅十字會呼吁對獻血者采取更加嚴格的審查程序,,比如將那些利用獻血機制檢測自己是否攜帶HIV病毒的人剔出獻血者隊伍,。 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發(fā)生過一起受血者“集體中毒”致死事件,。大約500名血友病患者因為輸入未經(jīng)高溫加熱處理的含有HIV病毒的血液制品而最終死亡。因此,,日本社會對“臟血”事件格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