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日前通過研究證明,針對一種非典毒株的疫苗可能對另一種毒株無效,,甚至可能提高其感染性,。 在2003年非典流行過后,各國科學家紛紛開始研制非典疫苗,。大部分研究小組的做法,,都是利用非典病毒體衣殼上的S蛋白來培養(yǎng)疫苗。S蛋白協(xié)助非典病毒侵入細胞,,利用它培養(yǎng)的疫苗在進入人體后,,會引發(fā)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識別病毒,并產生抗體來摧毀病毒,。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10日報道,,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性疾病研究所的科學家對這種廣泛采用的培養(yǎng)非典疫苗的做法進行了驗證。2003年非典幾度暴發(fā),,每次導致非典大規(guī)模流行的毒株都不盡相同,。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這一點,首先將從一位在2003年初感染非典的患者體內提取到的S蛋白注入老鼠體內,,他們接著從老鼠體內收集抗體,。但是,實驗室結果證明,這種抗體對從一位2003年后期感染非典的患者體內的毒株則不起任何作用,。隨后,,科學家又用該抗體作用于從果子貍體內提取的兩株非典病毒毒株。他們發(fā)現(xiàn),,抗體非但對這些毒株不起作用,,反而提升了它們對細胞的感染能力。 科學家指出,,導致每一次非典大規(guī)模流行的毒株可能都不相同,,而且病毒會隨著時間不斷發(fā)生變異,因此科研人員在研制非典疫苗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否則,,針對一種毒株的疫苗可能對其他毒株沒有效果,甚至會提高另一種毒株對人體的感染性,。 不過,,科學家表示,他們的此項研究還是探索性的,。其他一些研究小組在對非典疫苗進行動物實驗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感染兩種非典毒株后病情更為嚴重的情況。但是,,由于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疫苗研制者必須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