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The Lancet) 2月4日在線發(fā)表的3篇論文稱,,在過去30年里,世界各地人口的體重指數(shù)(BMI)均呈現(xiàn)出升高趨勢,,全球肥胖人口所占的比例已經(jīng)翻倍,。與此同時,全球人口的平均收縮壓卻有所下降,,總膽固醇水平大致與往年持平,,但地域差異相當大。部分地區(qū)的膽固醇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美國以及其他英語國家,,但在其他地區(qū)卻有所升高,比如東亞,。血壓的地域差異也很大,,在亞洲部分地區(qū)和非洲呈上升趨勢,而在北美,、澳大利亞和歐洲大部分地區(qū)則呈下降趨勢,。
美國哈佛公共衛(wèi)生學院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Majid Ezzati博士及其同事開展的這項研究是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以及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的,旨在全面并盡可能詳細地了解1980~2008年全球199個國家和地區(qū)主要心血管疾病指標的變化趨勢,,這些指標包括BMI,、收縮壓和血清總膽固醇,。
BMI研究小組基于已經(jīng)發(fā)表的和未發(fā)表的健康調查和流行病學研究,提取了960國家·年,、年齡≥20歲的910萬人的數(shù)據(jù)(Lancet 2011 Feb. 4 [doi:10.1016/S0140- 6736(10)62037-5]),。分析結果顯示,2008年全球9.8%的男性和13.8%的女性屬于肥胖(定義為BMI>30 kg/m2),,而1980年只有4.8%的男性和7.9%的女性屬于肥胖,。
從全球來看,男性的平均BMI每10年增加0.4 kg/m2,,女性每10年增加0.5 kg/m2,。位于熱帶太平洋地區(qū)的國家,BMI增加尤為顯著:女性每10年增加2 kg/m2,,男性則更高。而位于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歐洲的少數(shù)國家,,BMI增幅非常小或沒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
在高收入國家中,,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內的英語國家BMI增加最為顯著,,這與部分西歐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比如瑞士和意大利的女性BMI幾乎與往年持平甚至下降,。在高收入國家中,美國既是BMI水平最高(男性和女性的平均BMI均為28 kg/m2)也是28年來BMI增幅最高(每10年增加1.1 kg/m2)的國家,,其次是英國(男性BMI每10年增加1 kg/m2)和澳大利亞(男性BMI每10年增加0.9 kg/m2),。2008年,,男性平均BMI最高的國家/地區(qū)是北美(28.4 kg/m2),、澳大利亞(27.6 kg/m2)和新西蘭(27.6 kg/m2),。在高收入國家中,,30年來女性BMI增幅最高的國家是美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每10年增加1.2 kg/m2,。
但在這些國家中,,血壓、膽固醇的變化與BMI的變化呈現(xiàn)出相反趨勢,。BMI大幅增加的英語國家在同一時期內總膽固醇水平和血壓卻顯著下降,,提示降膽固醇藥物發(fā)揮了作用,。在亞洲國家中,雖然1980年的膽固醇水平位于全球最低水平,,但這30年來卻大幅上升,。
膽固醇研究小組對已經(jīng)發(fā)表的和未發(fā)表的涉及199個國家,、年齡≥25歲的300萬人的記錄進行了分析(Lancet 2011 Feb. 4 [doi:10.1016/S0140-6736(10)62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