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為第一個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原研藥———
新藥研發(fā)是一個十幾年漫長而高風險的過程,,其間需要大筆資金投入。2000年,,上海澤生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下稱“澤生科技”)總經理周明東帶著自己在國外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重組人紐蘭格林”回國創(chuàng)業(yè)時,,他已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7年多來,,澤生科技經歷了資金短缺的困境,,國外公司高價收購成果的誘惑,但周明東一直沒有放棄努力,。
而現(xiàn)在,,周明東的長跑遠沒有抵達終點,他準備像電影《阿甘正傳》里的阿甘一樣,,將這樣的堅持上升為人生的行為藝術,。
回國創(chuàng)業(yè)
52歲的周明東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曾經下過鄉(xiāng),種過地,。1977年恢復高考,,他考入了復旦大學生物系。
1996年,,周明東前往澳洲一家研究所就職,,其間,他繼續(xù)著自己的研究,,并因此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可以幫助恢復受損心肌細胞紊亂結構的信號蛋白,。
目前,,傳統(tǒng)治療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是依靠藥物促使血管舒張、血壓下降,,但并不能根治,。而如果周明東的發(fā)現(xiàn)能夠轉化為藥品,將使得心衰治療得到重大突破,。于是,,周明東為此發(fā)明并申請了專利。
2000年,,周明東帶著初步成果回國創(chuàng)建了澤生公司,。公司啟動第一筆300萬元的資金全都來自周明東的親朋好友。而依靠這些“微薄”的資金,,澤生公司在幾年時間里,,為“重組人紐蘭格林”做了大量的臨床前期研究工作。2002年初,,周明東以很低的價格買斷了“重組人紐蘭格林”的原始專利,。
由于新藥開發(fā)過程中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在拿到臨床批文前,,很難有公司愿意冒險投資,。起初的幾年時間里,資金問題一直困擾著澤生公司,。2002年,,周明東曾經從一家公司處募集到一筆5000萬元的資金,就在澤生科技準備動用這筆錢時,,那家公司卻出于對項目不夠信任的原因,,突然撤回了資金。這對于澤生公司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當時,,公司的賬戶上只剩下近200萬元,很快就會用完。
為了渡過難關,,周明東只能四處“舉債”,,問親朋好友借了500萬,而他和一個董事的房子也被用來抵押,,換來了近600萬,。與此同時,周明東將公司一些非相關項目進行收縮,,依靠這些,,澤生科技暫時渡過了難關。
除了資金上的困難外,,在科研方面澤生公司也不止一次遭遇難題,。有些時候科技人員在研究過程中遇到障礙,失去了信心,,覺得之前的研究是錯誤的,,沒辦法進行下去。而這樣的情況至少發(fā)生了七八次,。
甚至連周明東自己也曾經動搖過,。“但是,我們都堅持了下來,。是科學和社會責任感這兩點因素,,讓我們走到了現(xiàn)在。”
第一進入國際市場的原研藥,?
2004年,,“重組人紐蘭格林”正式拿到了藥監(jiān)局的批文,順利進入臨床試驗,。而有了批文,,澤生公司在獲取投資或申請政府補貼上有了更多的資本,資金壓力得到了緩解,。目前,,已有多家風投機構正在與澤生科技洽談。
隨著“重組人紐蘭格林”完成一,、二期臨床試驗,,并證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后,周明東已經不滿足于在國內市場的發(fā)展,。
“新藥在國內市場的年銷售額一般為0.5億~5億元,,利潤率最高能達到15%,而如果打入美國或歐洲市場,,年銷售額就可達40億~400億元,,且利潤率可達35%~40%,,因此只有打進國際市場,企業(yè)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周明東說,。澤生公司的目標是2~4年內在國內市場上市,5~6年內在美國上市,。
然而,,要獲取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新藥證書,必須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僅開展國際臨床二期試驗的費用就高達2000萬美元,,后期開發(fā)的總投入接近2億美元。資金需求仍是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