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北京發(fā)布的一項最新調查表明,,我國乙肝患者在治療中存在三大問題:不清楚療程,、不規(guī)范隨訪、因經(jīng)濟原因不堅持用藥,。
這項《萬名患者口服抗病毒治療依從性調研》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聯(lián)合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發(fā)起,,從今年4月起在全國21個省份展開。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賈繼東說,,慢性乙肝如不治療有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不規(guī)范的治療則會給乙肝抗病毒過程埋下“隱患”,。
調查顯示,,近60%的患者對抗病毒治療的長期性認識不足,其中41%的患者認為抗病毒治療應在2年之內(nèi),,17%的患者不清楚療程,。
另外有22%的患者存在不規(guī)范用藥,其中50%導致疾病進展,;42%的患者不能堅持至少每3個月一次的隨訪,。
經(jīng)濟承受能力影響患者對治療長期性的認知。調查表明,,高收入人群認為療程需要2年以上的比例高于低收入者,。其中29%患者因“無法承受長期用藥的費用”而不規(guī)范服藥,如自行停藥,,間斷服藥或隔日服藥,,還有的換藥。
自第一個口服抗病毒乙肝藥物拉米夫定進入我國后,,多種抗病毒藥物相繼問世,。當前我國已有近百萬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上海瑞金醫(yī)院教授陸志檬提醒患者,,面對多種選擇,,乙肝患者不應隨意放棄治療或隨意換藥,首先要抗病毒,,而且要堅持長期治療和定期隨訪,,選擇抗病毒藥物時要把握“疾病進展少、不良反應少,、治療費用少”的原則,。
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指出,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乙肝,,至少應堅持2年以上的療程,。患者應結合自身經(jīng)濟承受能力,,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jù)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這樣才不會讓抗病毒治療半途而廢,。(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