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Bioon.com】據悉,,同仁堂試水化妝品已有5年,,銷售渠道逐漸從藥店轉向商場和超市,在競爭激烈的化妝品市場,,一直表現平平,。
同仁堂集團宣傳部姜先生表示,同仁堂集團去年的銷售總額達到90億元,。其中化妝品業(yè)務占比“非常小”,,遠不是主要部分,化妝品仍處在“逐漸涉足”的階段,。
目前同仁堂集團旗下從事化妝品業(yè)務的為北京同仁堂邁爾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同仁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麥爾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與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業(yè)務并不相關,。
據報道,,2004年下半年同仁堂化妝品上市,半年銷售額只有數十萬元,,但在2008年這一數字超過2000萬元,。
外資壟斷藥妝市場
日化行業(yè)資深營銷專家馮建軍認為,,同仁堂化妝品從藥房的退出,是藥妝市場外資壟斷格局下的一種無奈之舉,。
據統(tǒng)計,,薇姿等知名外資藥妝品牌在藥房一個專柜的銷售額就可高達每月30萬元,而本土品牌的這一數據僅為兩三千元,。
歷史上,,在藥妝市場取得突破的本土品牌,目前只有最早在全國獲得單只銷售額過億元的澤平粉刺凈,,以及在2002年銷售達到3.5億元,,后被上海家化收購的可采。此外,,珠海姍拉娜品牌只在局部取得了一些成功,。
馮建軍認為,同仁堂進入藥妝行業(yè),,在銷售,、運營和推廣上均表現不足。品牌投入力度顯得不夠,,前景尚不明朗,。轉向商場,、超市后,,同仁堂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公司網站顯示,,同仁堂化妝品包括美白,、補水、抗皺,、祛痘等系列,,產品線與其他日化集團并無太大區(qū)別。
歐萊雅旗下的藥妝品牌薇姿在中國市場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引來諸多本土企業(yè)“艷羨”,。馮建軍透露,據他了解,,許多云南,、東北的化妝品牌以及藥廠都曾展開對藥妝市場的調研。然而他們都“沒有讀懂薇姿”,,在產品研發(fā)和營銷宣傳上都跟不上,。中國藥妝市場上薇姿、理膚泉,、雅漾等外資品牌壟斷的格局仍將持續(xù),。
與此同時,,同仁堂化妝品主打的中國傳統(tǒng)中草藥概念也開始出現外資競爭對手。聯(lián)合利華大中國區(qū)副總裁曾錫文近日對外透露,,聯(lián)合利華將在中草藥領域投入研發(fā)力量,,在其上海研發(fā)中心專門開辟一整層樓進行中草藥標準化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