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shù)期刊《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Virology)近日在線發(fā)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鐘勁研究組的最新成果。該研究主要建立了一種新型丙型肝炎病毒細胞感染模型,。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主要通過血液傳播,能導致急性和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目前,全球約有1.7億HCV感染者,,我國普通人群感染者占全球HCV感染人數(shù)的約25%,,屬于丙肝高發(fā)區(qū)。由于世界上還沒有可預(yù)防HCV感染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而且現(xiàn)有治療手段療效有限,、副作用較高,HCV感染對我國公眾健康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因此,,HCV疫苗和創(chuàng)新抗病毒藥物的研制,對于提高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將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HCV體外細胞感染模型的缺乏是阻礙HCV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研究的主要因素,。該所博士研究生李瑞在鐘勁的指導下,構(gòu)建了一個能產(chǎn)生只具有一次性感染力的類病毒顆粒的HCV細胞模型,。該系統(tǒng)基于反式互補原理:利用反式表達的同源病毒或者水皰性口炎病毒的包膜蛋白來包裝缺失包膜蛋白序列的HCV基因組RNA,。這種具有一次性感染力的HCV,在生物學特性上可以真實模擬真病毒入侵和復制的過程,,既能彌補現(xiàn)有系統(tǒng)在研究HCV生命周期中的不足,,也為新型HCV疫苗的開發(fā)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羅研究組參與了該項工作,。此項研究得到國家“973”計劃項目,、“十一五”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法國TOTAL研究基金等資助,。(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