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三分毒”,這讓老百姓尤其是癌癥等重癥患者對藥物又愛又恨,。如何避免僅靠醫(yī)生個人經驗開處方,實現依據不同個體差異合理用藥?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一個基于每個人的基因差異引導“個體化藥物治療”的時代正拉開帷幕,。近日,山東省首家個體化藥物治療基因檢測機構在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成立,將聯(lián)合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及其團隊,探索基因檢測基礎上的“個體化醫(yī)療”之路,。
基因密碼決定每個人用藥差異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專家魏春敏解釋,基因是生命的密碼,人的性別、性格,、長相,、身高等均與之密切相關。不同個體對藥物的反應敏感還是不敏感,由遺傳因素決定,通過破解相關基因的密碼,醫(yī)生就可以科學地而不是臆斷地決定某一位患者該使用那種藥,用量應該是多少。
魏春敏說,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及其團隊的技術支持下,將能通過基因檢測指導更多病種,有助于更多臨床醫(yī)生合理選擇藥物;同時,基因檢測還能幫助制藥企業(yè)更快地進行研發(fā)和推廣新藥,。
“量體裁衣”用藥已成為可能
“與傳統(tǒng)千篇一律的‘經驗型’用藥相比,根據病人個體的遺傳結構差異,可實現‘量體裁衣’式的個體化用藥方式,這也將成為未來理想的治病新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表示,。與藥物相關基因的變異,導致有些病人需要超出標準劑量的藥物才能有治療效果,有些病人卻只需要十分之一個標準劑量就能達到最佳療效,否則就會引起不良反應,。“‘個體化藥物治療’通俗解釋就是將根據病人基因結構信息,尤其是發(fā)生變異的基因結構,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并確定最適合病人的用藥劑量。”周宏灝說,。
未來前景:每個患者將有基因檔案
“我們是對藥物進行用量檢測,并不是針對特定某一種疾病,。”周宏灝說,一些認為所有藥都需要“量體裁衣”,實際上這樣的觀點不正確。“個體化醫(yī)療”主要強調基因是否變異,因而只有與基因有肯定關系的藥物才具有測定基礎,例如糖尿病,、腫瘤病,、精神病等的相關藥物與人體基因存在肯定關系,因而這類藥物的個體化用量是研究的重點。
周宏灝及其研究團隊成員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病人就醫(yī)時隨身攜帶一張儲存著與藥物代謝以及藥物治療相關的基因檔案,據此,醫(y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基因型實施給藥方案,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生物谷Bioon.com)
生物制藥工程論壇:單次使用系統(tǒng) 2011年11月8日 南京國際博覽中心
中國藥學會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專業(yè)委員會,、生物谷&國藥勵展 聯(lián)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