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 椅 簡 介
1.輪椅的種類
輪椅分為普通輪椅、電動輪椅和特形輪椅兩類,。特形輪椅是根據(jù)乘坐輪椅患者殘存的肢體功能及使用目的從普通輪椅中派生出來的,,常用的有站立式輪椅,、躺式輪椅、單側驅動輪椅 ,、電動式輪椅,、競技用輪椅等。
2,、普通輪椅的結構
普通輪椅一般由架,、輪(大車輪、小車輪),、剎車裝置,、椅坐、*背四部分組成,。乘坐輪椅者承受的壓力主要部位是坐骨結節(jié),、大腿及腘窩部、肩胛區(qū),。因此,,在選擇輪椅時要注意這些部分的尺寸是否合適,。避免皮膚磨損、擦傷及褥瘡,。
3,、輪椅的選擇
選用輪椅時應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座位寬度:測量坐下時兩臀間或兩股之間的距離,,在加5cm即坐下以后兩邊各有2 .5cm 的空隙,。座位太窄,上下輪椅比較困難臀部及大腿組織受到壓迫,;座位太寬則
不易坐穩(wěn),,操縱輪椅不方便,雙肢易疲勞,,進出大門也有困難,。
(2) 座位長度:測量坐下時后臀部至小腿腓腸肌之間的水平距離,將測量結果減6 .5cm,。若座位太短,,體重將主要落在坐骨上,易造成局部易受壓過多,;若座位太長會壓迫腘窩部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并易刺激該部皮膚。對大腿較短或有髖,、膝屈曲攣縮的患者,,則使用短座位較好。
(3)座位高度:測量坐下時足跟(或鞋跟)至腘窩的距離,,再加4cm,在放置腳踏板時,,板面至少離地5cm。坐位太高,,輪椅不能入桌旁,;座位太低,則坐骨承受重量大
(4) 坐墊 : 為了舒服和防止褥瘡,,輪椅的椅坐上應放坐墊,。常見的坐墊有泡沫橡膠墊(5~10cm厚)或凝膠墊,。為防止座位下陷可在坐墊下放一張0.6cm厚的膠合板,。
(5)*背高度:*背越高,越穩(wěn)定,,*背越低,,上身及上肢的活動就越大。低*背:測量坐面至腋窩的距離(一臂或兩臂向前平伸),,將此結果減10cm,。高*背:測量坐面至肩部或后枕部的實際高度,。
(6) 扶手高度:坐下時,上臂垂直,,前臂平放于扶手上,,測量椅面至前臂下緣的高度,加2 .5cm,。 適當?shù)姆鍪指叨扔兄诒3终_的身體姿勢和平衡,,并可使上肢放置在舒適的位置上。扶手太高,,上臂被迫上抬,,易感疲勞。扶手太低,,則需要上身前傾才能維持平衡,,不僅容易疲勞,也可以影響呼吸,。
(7)輪椅其他輔助件:是為了滿足特殊患者的需要而設計,,如增加手柄摩擦面,車匣延伸,,防震裝置,,扶手安裝臂托,或是方便患者吃飯,、寫字的輪椅桌等
4,、輪椅的使用
普通輪椅適合于下列疾病:脊髓損傷,,下肢傷殘,,顱腦疾患,年老,,體弱,,多病者。在選擇輪椅時要考慮到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至少有一側上肢功能正常,,能比較熟悉的操作輪椅,。
1.打開于收起 打開輪椅時,雙手掌分別放在輪椅的兩邊的橫桿上(扶手下方),,同時向下用力即可打開,。收起時先將腳踏板翻起,然后,,雙手握住坐墊終于兩端,,同時向上提拉。
2.自己操從輪椅 向前推時,,操縱前先將剎車松開,,身體向后坐下,,眼看前方,雙手向后伸,,稍屈肘,,雙手緊握輪環(huán)的后半部分。推動時,,上身前傾雙上肢同時向前推并伸直肘關節(jié)當肘完全伸直后,,放開輪環(huán),如此重復進行,。對一側肢體功能正常,,另一側功能障礙(如偏癱),一側上下肢骨折等,,可以利用健側上下肢同時操縱輪椅,。方法如下:先將健側腳踏板翻起,健足放在地上,,健手握住手輪,。推動時,健足在地上向前踏步,,于健手配合,,將輪椅向前移動。上斜坡時,,保持上身地前傾,,重心前移,其他方法同平地推輪椅,。如果上坡時輪椅后傾,,很容發(fā)生輪椅后翻。
3.輪椅轉移 以偏癱患者為例,。
(1)床——輪椅之間地轉移:輪椅放在健側,,于床成30~45°夾角,剎住車輪,,移開足托,。患者健手握住輪椅外側扶手站起,,站穩(wěn)后以健足為軸緩慢轉動身體,,使臀部對著椅子緩慢坐下。
(2)輪椅——床之間轉移: 從健側*近床,,使輪椅于床之間成30~45°夾角,,剎住車輪,,移開足托,。健手抓住扶手站起,,站穩(wěn)后,向前放到床上,,以健足為軸,,慢轉動身體,然后坐下,。
5,、輪椅處方
輪椅處方主要考慮輪椅的尺寸大小,特別是座位寬窄,、深淺與*背的高度以及腳踏板到座墊的距離是否合適,,此外,還要考慮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輪椅的重量、使用地點,、外觀,、價格等問題。
(1)座寬:兩臀或兩股間距離+5cm,。
(2)座長:后臀部至小腿腓腸肌間水平距離-6.5 cm,。
(3)座高:鞋跟至腘窩距離+4cm,腳踏距地大于5 cm,。
(4)*背高度 低*背:坐面至腋窩距離-10 cm,;高*背:坐面至肩/枕部距離。
(5)扶手高度:椅面至平放的前臂下緣+2.5 cm,。
更多產品詳情來電咨詢:021-66187008 13681661622
1.輪椅的種類
輪椅分為普通輪椅、電動輪椅和特形輪椅兩類,。特形輪椅是根據(jù)乘坐輪椅患者殘存的肢體功能及使用目的從普通輪椅中派生出來的,,常用的有站立式輪椅,、躺式輪椅、單側驅動輪椅 ,、電動式輪椅,、競技用輪椅等。
2,、普通輪椅的結構
普通輪椅一般由架,、輪(大車輪、小車輪),、剎車裝置,、椅坐、*背四部分組成,。乘坐輪椅者承受的壓力主要部位是坐骨結節(jié),、大腿及腘窩部、肩胛區(qū),。因此,,在選擇輪椅時要注意這些部分的尺寸是否合適,。避免皮膚磨損、擦傷及褥瘡,。
3,、輪椅的選擇
選用輪椅時應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座位寬度:測量坐下時兩臀間或兩股之間的距離,,在加5cm即坐下以后兩邊各有2 .5cm 的空隙,。座位太窄,上下輪椅比較困難臀部及大腿組織受到壓迫,;座位太寬則
不易坐穩(wěn),,操縱輪椅不方便,雙肢易疲勞,,進出大門也有困難,。
(2) 座位長度:測量坐下時后臀部至小腿腓腸肌之間的水平距離,將測量結果減6 .5cm,。若座位太短,,體重將主要落在坐骨上,易造成局部易受壓過多,;若座位太長會壓迫腘窩部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并易刺激該部皮膚。對大腿較短或有髖,、膝屈曲攣縮的患者,,則使用短座位較好。
(3)座位高度:測量坐下時足跟(或鞋跟)至腘窩的距離,,再加4cm,在放置腳踏板時,,板面至少離地5cm。坐位太高,,輪椅不能入桌旁,;座位太低,則坐骨承受重量大
(4) 坐墊 : 為了舒服和防止褥瘡,,輪椅的椅坐上應放坐墊,。常見的坐墊有泡沫橡膠墊(5~10cm厚)或凝膠墊,。為防止座位下陷可在坐墊下放一張0.6cm厚的膠合板,。
(5)*背高度:*背越高,越穩(wěn)定,,*背越低,,上身及上肢的活動就越大。低*背:測量坐面至腋窩的距離(一臂或兩臂向前平伸),,將此結果減10cm,。高*背:測量坐面至肩部或后枕部的實際高度,。
(6) 扶手高度:坐下時,上臂垂直,,前臂平放于扶手上,,測量椅面至前臂下緣的高度,加2 .5cm,。 適當?shù)姆鍪指叨扔兄诒3终_的身體姿勢和平衡,,并可使上肢放置在舒適的位置上。扶手太高,,上臂被迫上抬,,易感疲勞。扶手太低,,則需要上身前傾才能維持平衡,,不僅容易疲勞,也可以影響呼吸,。
(7)輪椅其他輔助件:是為了滿足特殊患者的需要而設計,,如增加手柄摩擦面,車匣延伸,,防震裝置,,扶手安裝臂托,或是方便患者吃飯,、寫字的輪椅桌等
4,、輪椅的使用
普通輪椅適合于下列疾病:脊髓損傷,,下肢傷殘,,顱腦疾患,年老,,體弱,,多病者。在選擇輪椅時要考慮到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至少有一側上肢功能正常,,能比較熟悉的操作輪椅,。
1.打開于收起 打開輪椅時,雙手掌分別放在輪椅的兩邊的橫桿上(扶手下方),,同時向下用力即可打開,。收起時先將腳踏板翻起,然后,,雙手握住坐墊終于兩端,,同時向上提拉。
2.自己操從輪椅 向前推時,,操縱前先將剎車松開,,身體向后坐下,,眼看前方,雙手向后伸,,稍屈肘,,雙手緊握輪環(huán)的后半部分。推動時,,上身前傾雙上肢同時向前推并伸直肘關節(jié)當肘完全伸直后,,放開輪環(huán),如此重復進行,。對一側肢體功能正常,,另一側功能障礙(如偏癱),一側上下肢骨折等,,可以利用健側上下肢同時操縱輪椅,。方法如下:先將健側腳踏板翻起,健足放在地上,,健手握住手輪,。推動時,健足在地上向前踏步,,于健手配合,,將輪椅向前移動。上斜坡時,,保持上身地前傾,,重心前移,其他方法同平地推輪椅,。如果上坡時輪椅后傾,,很容發(fā)生輪椅后翻。
3.輪椅轉移 以偏癱患者為例,。
(1)床——輪椅之間地轉移:輪椅放在健側,,于床成30~45°夾角,剎住車輪,,移開足托,。患者健手握住輪椅外側扶手站起,,站穩(wěn)后以健足為軸緩慢轉動身體,,使臀部對著椅子緩慢坐下。
(2)輪椅——床之間轉移: 從健側*近床,,使輪椅于床之間成30~45°夾角,,剎住車輪,,移開足托,。健手抓住扶手站起,,站穩(wěn)后,向前放到床上,,以健足為軸,,慢轉動身體,然后坐下,。
5,、輪椅處方
輪椅處方主要考慮輪椅的尺寸大小,特別是座位寬窄,、深淺與*背的高度以及腳踏板到座墊的距離是否合適,,此外,還要考慮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輪椅的重量、使用地點,、外觀,、價格等問題。
(1)座寬:兩臀或兩股間距離+5cm,。
(2)座長:后臀部至小腿腓腸肌間水平距離-6.5 cm,。
(3)座高:鞋跟至腘窩距離+4cm,腳踏距地大于5 cm,。
(4)*背高度 低*背:坐面至腋窩距離-10 cm,;高*背:坐面至肩/枕部距離。
(5)扶手高度:椅面至平放的前臂下緣+2.5 cm,。
更多產品詳情來電咨詢:021-66187008 1368166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