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cè)谌ツ晷『畷r(shí)節(jié)時(shí)談過,,在我們南方的氣候里最寒冷的不是大雪和大寒,而是小寒和驚蟄,,前者是干冷而后者則為濕冷?,F(xiàn)氣溫雖然逐漸回升,由于前些日子里冷雨陰?kù)F,,以致春困濕氣比往年更厲害,,因而此時(shí)的養(yǎng)生湯水要以祛濕困、健脾胃為主,。特向大家推薦幾款各具特色而又適合家庭烹制的祛濕湯品,。
●綿茵陳蛇舌草煲鯽魚
功效:清肝熱、祛濕困,。
材料:綿茵陳20克,、蛇舌草20克、鯽魚1條(約400—500克),、豬瘦肉100克,、蜜棗2個(gè)、生姜3片,。
●鯽魚煲
綿茵陳性平,、微寒、味苦,,有清熱利濕,、去黃疸和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白蛇舌草性涼,,味甘、淡,,具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的功效,鯽魚能和胃腸,、通陰利水,、溫中下氣,。配伍開胃益脾的蜜棗,使其既不寒涼峻利又祛濕健脾,。
烹制:各藥物浸泡,、洗凈并蜜棗去核;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shí),,下鹽、油便可,。為3—4人量,。
●鮮土茯苓煲豬月展
功效:祛濕健脾。材料:新鮮土茯苓25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姜3片。
干品的土茯苓煲龜?shù)纫褳槿怂?,采用鮮土茯苓煲豬月展,,其氣味更鮮美醇和可口。鮮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具利水滲濕,、健脾調(diào)中之功,,如《本草綱目》說(shuō)它能“健脾胃、強(qiáng)筋骨,、祛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止泄瀉”,。
烹制:鮮土茯苓洗凈,。切片;豬月展洗凈,,切塊,。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shí),,下鹽即可。為3—4人量,。
●木棉花燉水蛇
功效:祛濕毒,、通經(jīng)絡(luò),。
材料:木棉花18克、圓肉15克,、水蛇400克,、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木棉花為祛濕藥物,,其性涼,味甘,、淡,,能清熱、利濕,、解毒、止血,。水蛇能補(bǔ)氣血,、強(qiáng)筋骨、通經(jīng)絡(luò),、祛風(fēng)除痰,、養(yǎng)顏潤(rùn)膚。配伍益氣生津,、潤(rùn)肺健脾的蜜棗及補(bǔ)陰益髓的豬瘦肉,,湯味更醇和可口。
烹制:木棉花,、圓肉浸泡,,洗凈;水蛇,、豬瘦肉洗凈切段和塊,,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再洗凈,。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shí)即可,,飲時(shí)下鹽,。為3—4人量。
●川貝母海蜇皮豬瘦肉湯
功效:去痰濕,、止鼻鼾,、消痰涎。材料:川貝母12克,、海蜇皮80克,、豬瘦肉200克,、生姜3片。
春濕困重時(shí),,平素鼻鼾聲重的人此時(shí)更重,;平素少鼻鼾聲的人此時(shí)亦有。鼻鼾多因痰多或肥胖引起,。川貝為有名的化痰止咳藥,,能清燥化痰、散結(jié)除熱,、潤(rùn)肺止咳,,以其配伍海蜇皮煲豬瘦肉則有化痰涎、順肺氣,、止鼻鼾的作用,。
烹制:川貝、海蜇皮分別洗凈,,稍浸泡,,晾干;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1750毫升(7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1個(gè)半小時(shí),,下鹽便可,。為2—3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