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人們的食欲減退,在加上炎熱的天氣容易滋生細菌,,況且這時人們都喜歡和一些冷飲,,如果飲食在不合適,那么脾胃就會不適,,而中醫(yī)稱“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好能長壽,所以對于脾胃的養(yǎng)護是我們保健的重點,,那么想要知道脾胃好不好,,看看這三個部位就知道。
黃皮膚是我們中國人的重要特征。不過,,黃色有正常的黃,,也有病理的黃。正常的黃色應當是明亮,、潤澤,、含蓄的,并且有紅色摻雜其間,。如果黃色太過,、黃色不及、黃色一色獨顯,,或者與青黑等顏色一起顯現(xiàn),,那就是病色。中醫(yī)認為,,出現(xiàn)了病色的黃,,首先要考慮是脾胃出了問題。
脾胃負責運化水谷,,人吃飯喝水以后,,就是通過脾胃消化吸收里面的精華,轉變?yōu)闅庋?,所以說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一旦有毛病,身體就不能實現(xiàn)這種轉化,,人吃進去的飯,、喝進去的水,不能正常運化,,無法供給五臟六腑營養(yǎng),,于是血液減少了,其結果就是臉色變白變黃,。
脾胃出了毛病,,癥狀主要可概括成8個字:納呆、腹脹,、腹瀉,、便溏?!凹{呆”的意思就是不想吃飯,,也吃不多、吃不香,,這是脾胃功能減退最明顯的特征,;腹脹的特點是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fā)脹;腹瀉就是拉肚子,,如果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在一起叫做“便溏”。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幾種情況,,就該懷疑自己的脾胃是不是出了問題,,盡快就醫(yī)。
臉色發(fā)黃還分好幾種,。一個人脾虛了,,面色淡黃,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逐漸出現(xiàn)“萎黃”,,即臉頰發(fā)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營養(yǎng)身體造成的。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fā)黃且有虛腫,。這種表現(xiàn)一般源于兩種情況,一是既有脾虛又有濕邪,,二是體內有寄生蟲,。比起萎黃和黃胖,黃疸要嚴重得多,。黃疸屬于一色獨顯,又是病色太過,,病人往往臉黃,、身體黃、尿黃,,連白眼珠都是黃的,。很多肝病病人都會出現(xiàn)黃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臉色發(fā)黃,,且不太明亮,不太潤澤,,基本就能判斷這個人脾虛,。這時候還應該看兩個地方,,一是看看嘴唇,特別是嘴唇四周的“唇四白”,,就是嘴周圍一圈黃白無毛的部位,,大約1毫米寬。中醫(yī)認為,,脾開竅于口,,脾之華在唇和唇四白。如果唇四白不明顯了,,那脾胃功能肯定衰退了,;如果唇四白的顏色特別干黃,說明脾胃功能衰退嚴重,;如果唇四白發(fā)黑發(fā)青了,,這個人就有生命危險了。
脾虛的病人還要看一個地方,,那就是鼻尖,,鼻尖的情況能提示病情的發(fā)展。實際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個小坑,。以這個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qū)域,。病重的時候,比如有的人臉上發(fā)青發(fā)黑了,,一點光澤都沒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潤澤的,,就說明他的脾胃運化功能還在,,就還能吃飯、吃藥,,所以就有救,,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另外,,如果患病時黃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現(xiàn)在臉上,比如由黑轉黃,,而且變得明亮,、潤澤,說明脾胃恢復了,,病情出現(xiàn)了轉機,。
脾胃一生都在辛辛苦苦為我們工作,,輸送營養(yǎng),生化氣血,,所以飲食應當適量,,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不暴飲暴食,、忽冷忽熱,,不偏食,注意調整情緒,,這些都是保養(yǎng)脾胃的要訣,。
出現(xiàn)脾虛,就要調養(yǎng)和治療,。古人發(fā)明了很多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對于脾虛的人來說很適合,,老年人更應該家中常備,。另外,把面粉炒熟了沖水喝也有健脾的作用,。治療氣虛的“四君子湯”,,也能用來健脾益氣,用黨參或人參10—15克,、炒白術10克,、茯苓30克、甘草3—5克,,熬在一起,,補益脾胃的效果很好,且藥性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