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雙胍是一種常備的一線雙胍類口服降血糖藥,,首選用于單純飲食控制及體育鍛煉治療無效的2型糖尿病,特別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當與胰島素合用時,,可減少胰島素用量,防止低血糖發(fā)生;而與磺酰脲類降血糖藥合用時,,宜具協(xié)同作用,。可以說,,不論單獨使用還是與其他降糖藥物合用,,二甲雙胍在糖尿病治療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甲雙胍不但可以有效的降糖,,而且經研究證實,,其在以下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在目前常用的降糖藥物中,,二甲雙胍是唯一被證實可以減少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藥物;
二甲雙胍具有調脂,、輔助治療脂肪肝的作用;
二甲雙胍還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腸癌等癌癥的風險,。
1為什么會談“胍”色變
正是由于二甲雙胍的上述優(yōu)勢,因此在沒有禁忌癥的情況下,,一般專業(yè)的內分泌醫(yī)生都會推薦糖尿病患者盡可能的使用二甲雙胍;但是有意思的是,,很多“糖友”一看到處方中有二甲雙胍,往往談“胍”色變,,認為它傷肝傷腎,,甚至拒絕使用。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往往不是公眾出于對二甲雙胍的了解,,而是出于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隨著病情的進展,糖尿病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肝腎功能減退的情況,,這可能是血糖,、血壓控制不佳所致,而非降糖藥物的戕害,。如果將這一結果錯誤的和藥物“副作用”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話,,作為應用最廣的一線降糖藥——二甲雙胍,自然成為了“背鍋俠”,。
國人普遍認為西藥的安全性不如中藥,,認為中藥是天然的,沒有副作用;而西藥說明書中會寫很多注意事項,、副作用,,長吃肯定有毒性。一方面,,這種觀點本身就是不對的;另一方面,,其實雙胍類藥物的最初來源也是植物。
二甲雙胍問世已50余年,,早已超出其專利保護期,,其生產和銷售不受任何企業(yè)的壟斷,加之價格便宜,,沒有任何生產廠家會在二甲雙胍的正面宣傳上投入,。
2正解二甲雙胍的作用機制
二甲雙胍主要由小腸吸收,吸收半衰期為0.9~2.6小時,,生物利用度為50%~60%,。口服二甲雙胍0.5g后2小時,其血漿濃度達峰值,,近2μg/ml,。二甲雙胍降低血糖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不過可能是以下幾方面:
增加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利用,。
增加非胰島素依賴的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如腦,、血細胞,、腎髓質、腸道,、皮膚等,。
抑制肝糖原異生作用,降低肝糖輸出,。
抑制腸壁細胞攝取葡萄糖,。
抑制膽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貯存,降低血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水平,。
由于不具有胰島素類似的作用,不參與促胰島素分泌的過程,,且不促進脂肪合成,,二甲雙胍對正常人無明顯降血糖作用,對Ⅱ型糖尿病單獨應用時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3正解二甲雙胍的不良反應
二甲雙胍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腹瀉,、惡心、嘔吐,、胃脹,、消化不良,、腹部不適等胃腸道反應,。該類不良反應多發(fā)生于用藥前10周,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多數患者會逐漸耐受或癥狀消失,。“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的有效方法,。
二甲雙胍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乳酸性酸中毒,但發(fā)生率很低,。臨床表現(xiàn)為嘔吐,、腹痛、過度換氣、神志障礙,,血液中乳酸濃度增加,。
二甲雙胍不經過肝臟代謝,不競爭肝臟P450酶,,不存在肝毒性,。只是由于目前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二甲雙胍的資料較少,一般建議血清轉氨酶超過3倍正常上限時避免使用,,轉氨酶輕度偏高患者使用時應密切監(jiān)測肝功能,。這樣做的原因只是擔心肝臟本身的疾病影響正常乳酸清除能力而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而不是因為二甲雙胍具有肝毒性,。
二甲雙胍主要以原形經腎小管排泄,,清除率是肌酐的3.5倍,本身對腎功能沒有影響,。經研究證實,,二甲雙胍對伴有輕度至中度腎病的糖尿病患者也可能是安全的。臨床上,,一見到“蛋白尿”就停用二甲雙胍的做法是沒有依據的,,正確的做法是通過估算腎小球濾過率來調整劑量:eGFR≥60時無需減量、45—60需減量,、小于45時需停用,。
特別提示
合理使用二甲雙胍,不會加重肝腎負擔,,造成肝腎損害;但是對于已經存在肝腎功能損傷的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的使用還是要謹慎的。
一般來講,,當肝功能超過正常上限的3倍,,或腎功能損害患者的肌酐升高(男≥132µmol/L、女≥124µmol/L)時,,是否使用二甲雙胍,,要由醫(yī)生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這是因為當存在肝腎功能損傷時,,患者發(fā)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風險會增加,。
總之,對廣大“糖友”來說,,高血糖對肝腎功能的損害要遠遠大于降糖藥的不良反應,。只要能控制好血糖,肝腎就能得到保護,。因此,,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藥,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二甲雙胍就可以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