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程守勤 通訊員張藝 魏利)江蘇省原子醫(yī)學研究所生物技術部黃飚博士團隊歷時4年科研攻關,,成功研制出膜性腎病臨床檢測新方法。臨床前研究結果證實,,該方法可大幅提升膜性腎病的早期檢出率,。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fā)表在《變態(tài)反應與臨床免疫學》雜志上。
據介紹,在我國成年人中腎臟病的患病率達10.8%,,其中膜性腎病是其中的一種常見病,。該病起病往往較隱匿,目前診斷上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腎穿刺,,患者常因害怕腎穿刺而延誤病情,。近年來,有國外學者發(fā)現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體(PLA2R)是導致特發(fā)性膜性腎病的主要抗原,,檢測血液中的PLA2R抗體對于診治特發(fā)性膜性腎病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臨床上還沒有全定量,、高靈敏的檢測方法,。
黃飚博士團隊2013年開始了針對性研究。試驗階段,,通過對200多例患者盲檢,,對照病理結果,證實檢測靈敏度大幅提高,,不僅將特發(fā)性膜性腎病的檢出率提高到了88%,,而且通過設定不同的閾值區(qū),可以分出特發(fā)性膜性腎病和繼發(fā)性膜性腎病,,進而為科學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