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wǎng)
手機依賴癥和拖延癥,像兩頭猛獸,,深深地困擾著我。
先說手機依賴癥,。清晨醒來,,我一定是先拿起放在枕邊的手機,翻看微信,,誰又發(fā)評論了,,微博上有什么新鮮內容,就連去衛(wèi)生間也得拿著它,。晚上,,躺在被窩里閱讀電子書,要么聊天玩游戲,,想著早點睡吧,,明天還得上班,眼睛卻盯著屏幕舍不得離開,。公司開會規(guī)定不讓拿手機,,隔不了幾分鐘,我便心神難安,,就像突然丟了貴重的物品。有幾次因為走路低頭看手機,,差點和飛馳而過的汽車發(fā)生碰撞,,被暴躁的司機好一頓咒罵。
我是做廣告設計的,,與客戶良好的語言溝通尤其重要,,第一次約見客戶就出師不利??蛻羰俏淮蠼?,見面之前,我在QQ,、微信上和她聊得十分順利,,還將寫好的設計大綱發(fā)給她。也奇怪,,與她面對面交談時,,我的語言功能好似退化了,,說話慢慢吞吞的,不停地用口頭禪“然后”銜接下一句,。大姐終于忍無可忍,,禮貌地打斷我,蹙著眉說,,“在網(wǎng)上聊感覺你思維敏捷,,怎么現(xiàn)實中的表達能力這么差,短短幾句話你用了大量的‘然后’,旁人聽了不舒服,。”大姐又指指我的手機,,略帶不滿地問,“你有急事嗎,?”“沒有呀,?”我大吃一驚。“那你為什么始終在看手機,,對我的話不感興趣嗎,?”我連忙道歉解釋。好在大姐沒計較,,要是換做其他客戶,,那合作準得泡湯。
大姐的批評令我有所醒悟,。我有個習慣動作,,無論吃飯還是朋友聚會,手機從不離手,。一位女友很反感我這個毛病,,她說,見你有事沒事鼓搗手機,,恨不能立刻起身走人,,一點都不曉得尊重對方。其實我并沒有輕慢之意,,只是太依賴手機了,。遇上手機連線失敗、電量不足而關機,,我第一個反應便是情緒煩躁:惦記著備忘錄里的資料,,想著微博上會錯過的信息,此時有人找我怎么辦,?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我也不勝其煩,可手機一旦離開我的視線,我便抓狂無助,。
再說說我的拖延癥,。比如我要洗衣服,手捧小說越看越上癮,,洗衣服一事就推到明天,。到了明天,其它事又絆住了手腳,,干脆再積攢些臟衣服一塊洗吧,。反正總有拖延的理由。大家絕對不會想到,,我現(xiàn)在看的書竟然是《拖拉一點也無妨》,。男友咧著嘴鄙視我:“做事本來就拖拉,還好意思看這類書,,你可真會找臺階,。”我也是病急亂投醫(yī),被拖拉折磨得生不如死,,無非想從書中尋求安慰,。
就拿剛過去的國慶長假說吧。放假前,,主管通知我和另一位同事,,讓我倆在十月十號交一份策劃書,看誰的構思新穎,。我立刻在心底信誓旦旦地許諾,,一定要在上班前完成文稿,爭取拿下設計任務,。放假第一天,,我睡到中午,下午逛街,,晚上在網(wǎng)上看電影,。臨睡前,我是這么告誡自己的:明天上午查資料,,下午準備文稿大綱。第二天天剛亮,,女友電話里約我去爬千佛山,。心想,還有好幾天呢,,況且好長時間沒和女友出去玩了,,明天寫也來得及。
假期第五天,我有點慌神,,趕緊坐在電腦前準備工作,。打開電腦就忘了立下的誓言,先上QQ聊幾句,,再去逛逛娛樂網(wǎng)站,、聽聽歌。要換季了,,到淘寶網(wǎng)轉轉,,每個店鋪都不放過,看見好看的衣服即刻下單,。不經(jīng)意間瞅了一下右下角的時間,,天哪,都凌晨了,。直到假期結束,,文檔上僅僅敲出一個題目,我又急又躁,,痛恨自己不爭氣,,隨即再下一個“軍令狀”:上班抓緊寫策劃。
然而,,悲催的結局悔得我恨不能去自殺,。上班頭一天,主管試探性地問我策劃書是否做好,。“不是十號才交稿嗎,?”主管說,“誰誰誰已經(jīng)把策劃書交上來了,,她做得挺不錯,,如果你做好了我就再看看你的。”真想抽自己一個嘴巴,,心中暗罵:讓你再拖,。表面上還得裝出得體的謙讓,“沒關系,,我再爭取下次機會,。”
和朋友們說起我的痛苦,她們說,,這些“都市病”誰都有,,沒什么大驚小怪的。話雖如此,,但它帶給我的挫敗感不次于“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懊悔,,尤其是自責的罪惡感,就像被厚厚的蠶繭包裹住一樣,,我找不到突破口來脫身,。明日復明日,萬事變蹉跎,,再拖拉下去,,我真成“廢人”了。
生活工作無秩序的人 易患“都市病”
□宋家玉(婚姻心理學專家,、婚姻情感咨詢專家)
當下被“都市病”侵擾的人的確不少,,有的患上了“手機依賴癥”,有的患有“網(wǎng)絡綜合征”,,還有的患有“拖延癥”,、“職業(yè)倦怠癥”、“搜索依賴癥”等等,。但不管怎么說,,如今時尚快捷的生活方式確實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同時也給有些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和問題,,有些甚至影響到了他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比如手機不離手,語音不離口,,QQ一直掛,,微信搖不停的問題等等。當然,,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發(fā)發(fā)短信、玩玩游戲,、寫個微博,、聊個QQ都算正常,這是時代特點,,無可厚非,。但如果時時刻刻都癡迷于這些東西,像璐晨一樣從早到晚,,不管在單位還是在家里,,都心系網(wǎng)絡,機不離手,,這就不是“都市病”這么簡單了,,這是典型的生活工作秩序紊亂導致的心理問題。
璐晨的工作是廣告設計,,跟客戶談方案是她工作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等同于醫(yī)生在做手術,司機在開車,,需要高度集中,、全神貫注,但她卻不停地在翻看手機,,心不在焉地應付客戶,,渙散情緒略見一斑,這種狀態(tài)輕者屬于工作適應性不良,,重者就是生活工作秩序的紊亂,。
生活工作秩序混亂的人是分不清主次的,工作時他們常常心不在焉,,任性自我,,從來不顧環(huán)境及他人的感受;生活中更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自己關心的事情,,從不考慮他人及后果,就像璐晨所說,,生活不分白晝,,工作不分忙閑,連走路都低頭玩手機,,險出車禍,。這種人的混亂秩序一旦被干擾,大都會神情沮喪,,情緒不穩(wěn),,極易動怒動粗。
懈怠拖沓也是生活工作秩序紊亂帶來的衍生問題,,因為這些人做事無條理,、無秩序,任何計劃安排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實際”和多余的,,他們沒有能力善始善終地完成一項計劃,,不會有秩序、有規(guī)則,、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
解決生活工作秩序紊亂這類問題并不十分困難,主要從兩步做起,,第一步是建立生活規(guī)律,,青少年可通過軍訓等手段來完成,成年人可通過“行為效仿法”加以改進,。所謂“行為效仿法”是指在社交過程中有意結交生活工作有秩序的人,,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給自己樹立圖騰,,用積極健康的伙伴力量來促動,、影響和激勵自己,使自己在榜樣的帶動下快速成長和提高,,久而久之,,好的習慣會逐漸形成。二是努力讓自己的工作張弛有度,、勞逸結合,,這要從會學習、會工作,、善調節(jié),、善放松的能力培養(yǎng)入手,既不能無休止,、無始終的工作,,也不能無節(jié)制、無原則的倦怠,。無論工作再緊再忙,,該休息的時候一定要停得住、放得下,;該工作的時候,,無論玩心有多大,都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工作,,這是規(guī)則,、是紀律,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職業(yè)守則,。這也是一種能力,,只要把自己投入到工作集體當中,“從眾效應”會對每個人都產(chǎn)生影響,,如果一個人不被集體所影響,,依然特立獨行地游離于集體之外的話,說明他的社會適應能力是低下的,,需要通過心理干預幫助其解決適應能力不足的問題,,否則“都市病”等很多適應性心理問題會越加嚴重,最終會影響到整個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