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wǎng)
六一兒童節(jié),本是孩子們快樂的節(jié)日,,但《生命時報》記者在采訪時,,“困”、“睡不夠”,、“不想起床”,,卻成了不同年級學生的共同心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少年兒童十年發(fā)展狀況研究報告(1999—2010)》也顯示,10年間我國中小學生睡眠時間持續(xù)減少,,周一至周五的學習日,,近八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即使在周末也有七成以上存在“缺覺”情況,。中小學生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僅有8小時,,比教育部規(guī)定的9小時下限還少1小時。孩子們普遍睡不夠,,這背后有學業(yè)重,、壓力大、娛樂多等方方面面的社會原因,,為此,,多位研究青少年問題的權威人士通過本報共同呼吁,睡眠遠比營養(yǎng)更重要,,讓孩子們睡個飽覺吧,。
八成孩子睡不夠
剛剛8歲的男孩李木子在北京市朝陽區(qū)一所小學上二年級,幾乎每天早上都是在“半夢半醒”中被拽起床,,然后閉著眼穿衣,、吃飯,最后極不情愿地被父母送去上學,。他媽媽說:“基本上孩子每天寫完作業(yè)都已經(jīng)9點半了,,10點上床,11點才能睡著,,我看著也是很心疼,,但也不能不讓他寫完作業(yè)就去睡覺啊,別的小朋友都在努力呢,。不過這孩子做事確實比較磨蹭,,小時候沒養(yǎng)成好習慣,作業(yè)多又寫得慢,,只能睡得少,,我也是真沒辦法了。”
對于初三學生林一楠來說,,一天當中最痛苦的時候就是清晨鬧鐘響起,,然后三番五次掙扎才能下床。林一楠的媽媽為了每天讓她多睡10分鐘,,總會早起半個小時,,為她準備好洗漱用品、做好早飯,,還把自行車從地下室搬出來,。即使這樣,,林一楠幾乎每天都會在課堂上睡著,她無奈地對記者說:“我們同學里每晚睡夠八小時的很少,,我只是班上眾多‘特困生’中的一員,。”
早上睡不醒,著實讓家長心疼,,但晚上不肯睡,,更讓家長頭疼。企業(yè)高管李娜有個三年級的兒子,,最近迷上了電子游戲,,每天都玩到晚上十一二點,催孩子睡覺時她總要用盡渾身解數(shù),。“有時真想讓孩子回到我們小時候,,沒有這么多新鮮的誘惑,晚上早早上床聽著媽媽的故事入睡,。”李娜感慨地對記者說,。
雖然在《中國少年兒童十年發(fā)展狀況研究報告(1999—2010)》中顯示,10年來少年兒童在校的時間一直在縮短,,但在校時間的減少并不意味著孩子們的休息時間增多了,。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39.3%的學生在非周末參加課余特長培訓,,周末參加課余特長培訓的比例則達到了49.4%,。
“作業(yè)多”、“校外補課學習”,、“娛樂生活過度豐富”是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主因,。武漢大學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楊健對《生命時報》記者說:“有些家長沒有培養(yǎng)孩子的睡眠習慣,甚至自身的不良習慣也起了負面作用,;巨大的升學壓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也在不斷蠶食孩子們的睡眠;現(xiàn)今的孩子還要面對更多的誘惑,,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很容易沉迷于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中,,從而造成過多‘垃圾睡眠’,;而嘈雜的住宅環(huán)境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
睡不夠覺危害很多
調查中發(fā)現(xiàn),,長期睡眠不足是導致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兒保主任金星明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教育部規(guī)定的“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是根據(jù)人體生理發(fā)育特征制定的,,反映了各年齡階段孩子的睡眠需求。睡眠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之一,,深度睡眠才能有利于身體免疫力的提高,,如果睡眠不足,就會造成精神不振,、食欲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得病,,甚至影響生長發(fā)育,,尤其在以下幾個方面。
影響身高,。雖然現(xiàn)在孩子的平均身高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大部分家長以為只要營養(yǎng)跟上了就會長高,其實不然,。如果孩子長期睡眠不足,,就會影響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孩子不容易長高,。甚至可以說,,剝奪孩子的睡眠就相當于剝奪了他們的“生長權”。
導致肥胖,。“睡得多”和“睡得少”都會造成肥胖,,但有研究表明,孩子缺覺造成的肥胖與其他因素導致的肥胖不同,,這是因為睡眠不佳會影響那些與食欲和飽腹感有關的激素,,結果就是慢慢變胖。
破壞記憶力,。孩子越小所需的睡眠越多,,睡眠不足的孩子往往學習時精力不集中,容易減緩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據(jù)英國《自然神經(jīng)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睡眠不足會破壞腦部負責近期學習記憶的海馬神經(jīng)區(qū)域,,孩子們往往缺乏睡眠補償機制,所以對記憶力的破壞是不可彌補的,。
此外,,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睡眠處在“生命金字塔”的最底端,,這種最低層次的需要如果長期得不到滿足,,會引發(fā)精神上的煩躁,、焦慮不安、情緒不穩(wěn)等問題,。輕則造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成績;重則情緒會變得反復無常,,破壞人際關系,;有的學生甚至會因情緒不穩(wěn)而容易沖動,產生攻擊性,。
補睡眠比補營養(yǎng)更重要
為改善我國中小學生的營養(yǎng)狀況,,國家從2000年8月起實施了“學生飲用奶計劃”。為此,,有學者指出,,“學生睡”比“學生奶”更應被社會重視,國家應出臺實際有效的措施幫助孩子睡夠,、睡好,。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指出,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背后是沉重的社會問題,,涉及到教育體制,、升學機制、競爭機制,、用人機制等方方面面,。比如調查中半數(sh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讀到博士,九成孩子認為自己應該至少讀到本科,,無形中就會帶來學業(yè)壓力?,F(xiàn)在的用人機制,很多普通的崗位也要求高學歷,,如果跳不出來這個怪圈,,就很難真正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
其實,,世界上其他國家為解決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問題也是煞費苦心,。英國一些中小學將睡眠作為一門課程引進學校,不僅讓孩子們認識到睡眠對身體的重要性,,還要求任課教師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睡眠情況,以便教會他們如何好好睡覺,;美國的很多高中為了保證孩子的睡眠質量,,不惜將上課時間推遲了15分鐘至1小時。
但在升學壓力普遍較大的亞洲,,犧牲睡眠時間用來學習還是較為普遍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老師應幫助孩子學會睡覺。
從小培養(yǎng)正確的生活習慣,。孫宏艷表示,,家長首先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生活習慣,,做事情干脆利索,、不要拖拉,。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睡眠習慣上要起表率作用,,減少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
營造良好的睡覺環(huán)境,。先將電腦,、電視機,、過亮的燈以及玩具等移出臥室,給孩子營造舒適的睡覺環(huán)境,;然后和孩子一起定個時間表,,督促他們及時完成作業(yè),,睡前讓孩子做些準備工作,,如刷牙、洗臉,、整理床鋪等,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是對孩子進行“該睡覺了”的心理暗示,;最后,,在睡前建立“緩沖期”,,通過講故事,聽音樂等活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該睡覺了,,幫助他們安靜下來。
避免垃圾睡眠,。日本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睡前用電腦,、看電視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特別是上網(wǎng),,容易讓人神經(jīng)興奮。所以在晚上9點后,,家長要監(jiān)督孩子盡量不要進行這些娛樂活動。
別讓“擇校”,、“興趣班”加劇睡眠不足。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讓他們跨區(qū)域上重點學校,,但如果上學路途過遠,,會無形中擠掉孩子的睡眠時間,。此外,,很多孩子都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但家長應該考慮會不會影響他們休息,要在孩子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再選擇,,否則就是得不償失?!?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