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
這兩天,,一條“霧霾可使鮮肺6天變黑肺”的消息在網絡盛傳。只是發(fā)布者沒有說,這種損傷,,絕非普通霧霾所能導致。研究者是用實驗室方法將大氣中PM2.5提取出來配制成生理鹽水懸浮液,,以肺滴注法加諸實驗大鼠,,才讓它們染成黑肺,,以便觀察藥物治療效果之用。這樣密集的吸毒大法,,若靠人的鼻息,,即便是在污染最嚴重的霧霾天里奮力呼吸,也完全無法達到,。因此,,“霧霾使鮮肺6天變黑肺”,并無任何現實可能性,。果然,,復旦大學的教授出來辟謠了。
稍有些科學常識與理性思維,,恐怕就能明白,,若PM2.5對于人類健康會有這樣顯而易見的巨大傷害,只怕我們中間的體弱者早就有人挨不過近兩年來動輒持續(xù)多日的霧霾天了,。
與此相類,。如今很多人都將讓人聞之色變的肺癌高發(fā)與霧霾天氣掛鉤,卻忽略了科學家們的提醒:引發(fā)肺癌的頭號兇手,,仍是香煙而非霧霾,。同樣是復旦大學研究者做的一項實驗表明,一間潔凈室內有三支煙同時燃燒時,,PM2.5值會高出最嚴重霧霾天的好幾倍且能持續(xù)很久,。
這樣說,并非要為PM2.5的治理尋找托辭,,解除警報,。至少,肺癌高發(fā)與更多國人的日常呼吸道敏感是不容回避的事實,。只是,,我們不必“慌不擇路”。因為恐懼,,聞PM2.5而色變,,就不惜夸大其辭,以訛傳訛,,不假思索地聽信那些打著科學旗號,、似是而非的種種“成果”“發(fā)現”,以不當的反應和過當的防護,,讓空氣里的各種“懸浮顆粒物”進一步莫名劇增,。比如,市場上早有不少PM2.5口罩出售,,但據科學家分析,,絕大多數,,縱然說得天花亂墜,都對PM2.5沒啥大用,,鬧不好倒會讓自己呼吸不暢,。
那么,拿什么拯救我們的肺,?除了敦促政府將大氣污染防治的三年行動計劃落到實處,、監(jiān)督那些高污染企業(yè)、行使作為普通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之外,,比起戴口罩或是傳遞“染黑肺”之類恐慌無力的信息來,,更有作用的,恐怕還是每個人自覺少開幾趟車,、多使用一點公共交通,;在室內,不論是在眾人中間還是與家人相聚,,少吸幾支煙,。
驅霾治污,注定是長期項目,。抱怨與恐慌無濟于事,,須得心底沉穩(wěn)、頭腦清明,、同心戮力,,最終,要靠我們自己的頭腦與實干,,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