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在貴陽市富水南路一家餐館吃飯時,發(fā)覺牛排味道不對,,店方負責(zé)人承認,這些牛排是“人造牛排”,但拒絕透露人造牛排到底如何做出,。連日來,記者多方走訪發(fā)現(xiàn),,市場上所謂的“人造牛排”,,大都是用牛肉膏腌制豬肉制成。
餐廳吃牛排 味道不對頭
近日,,市民余女士致電本報熱線稱,,她在貴陽市富水南路一家餐廳吃飯時,發(fā)現(xiàn)所點的牛排味道不對頭,,便叫來餐廳經(jīng)理,。經(jīng)詢問,該經(jīng)理承認,,其所使用的牛排為“人造牛排”,。但至于這些人造牛排是如何制成,用什么原料制成,,這家餐廳經(jīng)理拒絕透露,。
余女士說,這讓她很疑惑,,這人造牛排,,到底是不是牛肉,如果不是牛肉,,又是用什么肉做出的,,擔(dān)心是用不潔的肉類制成,這讓她很是惡心,。
11月3日12點44分,,記者來到這家餐廳,以做實驗為由,提出購買“人造牛排”,。一名鄒姓經(jīng)理說,,他們的牛排都是從中國臺灣地區(qū)或者外國進口而來,都是天然的,,并沒有“人造牛排”,。
13時,記者走訪了貴陽市大南門一家中西餐廳,,工作人員劉師傅稱,,他們有人造牛排。等待40分鐘后,,劉師傅答應(yīng)給記者提供樣本,。隨后,記者同一位廚師一起進入了廚房,,在一個操作平臺上,,看到一個餐盤中已經(jīng)裝好切成片的牛排。
一位廚師說,,這些全是人造牛排,。都是由廣東運來,每公斤30元左右,。至于是采用什么樣的工藝制成,,該工作人員并不知情,如果大量需要,,可以介紹購買地點,。
牛肉膏腌制 豬肉變牛
11月7日14點20分,貴陽市萬東農(nóng)貿(mào)市場牛肉商販說,,他知道有人用牛肉膏與豬肉腌制成牛肉賣,。這種牛肉膏在貴陽市三橋批發(fā)市場可以買到。
11月8日10點20分,, 記者來到貴陽市三橋綜合批發(fā)市場,。一家調(diào)味品店老板介紹,他們店里有3種牛肉膏,,效果都很好,。但記者提出要用牛肉膏來腌制其他肉類時,老板拒絕出售,。并告知記者在其對面的一家店內(nèi),,只要買這種牛肉膏,可以免費學(xué)到技術(shù),。
記者隨后來到這家店內(nèi),,店老板是一名中年女子,。這名女老板說,用牛肉膏腌制豬肉,,加上她店里的另一種牛肉粉,,混合起來用效果會更好,無論是色澤,,還是香味,、口感,幾乎可以亂真,。腌制的技術(shù)很簡單,100斤豬肉加上2兩牛肉膏攪拌均勻,,腌制10個小時左右就好了,。
記者買下了一盒這樣的牛肉膏,每盒40元,,上面標注是四川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生產(chǎn),,是一種紅褐色的類似于火鍋料的液體,重量為1千克,。記者在配料上看到,,該牛肉膏由食用香料、牛肉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食用香精和香辛料等原料制成。老板告訴記者,,這種牛肉膏效果較好,,銷量也是比較大的。
女老板表示,,作為食品添加劑,,若長時間使用或者大量使用,對身體肯定會有影響,。記者隨后撥打廠家電話,,技術(shù)人員表示,只要不過量使用,,應(yīng)該不會有什么危害,,但過量用,會造成肉在口感和顏色上比較差,,膻氣比較重,。
牛排無標準 鑒定遇尷尬
近日,記者將購買到的人造牛排送到省質(zhì)監(jiān)局食品處,,一位徐姓的辦公室工作人員稱,,他從未聽說過“人造牛排”,,一般來說,市場上的假牛排,,主要是使用其他的肉和牛肉膏制作而成,,雖可以鑒定,但是目前并沒有相關(guān)的標準,,也就是說,,數(shù)據(jù)在什么范圍內(nèi),才是真正的牛肉,,并沒有這個方面的標準,。因此,對于生產(chǎn),、加工假牛排的企業(yè)或者個人,,只能從其源頭或者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進行查處,。
隨后,,記者撥打了貴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電話,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能不能銷售牛肉膏,,要看其有沒有商品流通許可證,但是牛肉膏作為食品添加劑,,必須要到注冊科注冊備案后,,才能流通銷售。
一位從事多年西餐的特級廚師向記者談了他的經(jīng)驗,。他說,,人造牛排其實就是一種假冒偽劣的牛肉,和天然的牛排并不好區(qū)別,,人造牛排在外觀上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很難辨別。但他工作多年,,還是可以區(qū)別出來,,天然牛排切開后,肉質(zhì)和顏色比較均勻,,并且可以生吃,,吃起來口感柔嫩、濕軟,、多汁,,有一種天然肉香味;而人造的牛排不論在色澤或口感上,,都與天然的牛排有較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