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經來自子宮內膜
子宮壁的表層是內膜,,月經就在這里產生,。經期結束后,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內膜細胞開始生長,,第5~9天時一層薄薄的內膜覆蓋了整個子宮表面,然后逐漸增厚,,子宮腺體逐漸增多,。第15天卵巢已排卵,內膜受孕激素的刺激繼續(xù)增厚,,厚度可達5~6mm,。第25天,如果卵子沒有受精,,雌孕激素水平就會下降,,腺體縮小,內膜逐漸變薄,。最后內膜失去支持而剝落,,表現為月經來潮。在子宮,,這樣的劇目每月上演一次,。
2、為什么會痛經,?
有10%的生育期女性會出現子宮內膜逆流,,順著輸卵管到達腹腔、卵巢,、甚至是直腸的部位,,造成子宮內膜異位,并每月受激素控制發(fā)生局部出血,,導致周圍組織出現炎癥,、水腫,產生痛經,。此外,,如果宮頸管狹窄或子宮位置異常,,會影響經血排出而引起痛經,子宮肌瘤,、內分泌紊亂引起的子宮不正常收縮也會出現痛經,。
3、為什么宮頸是事故多發(fā)地帶,?
宮頸是子宮和陰道的連接通道,,也是個事故多發(fā)地帶。女性陰道與外界相通,,在生活中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比較多,例如性愛中由他帶來的各種微生物,,流產宮頸受損后的病菌侵入,,或不良生活方式感染的細菌。但這些致病菌僅到宮頸而止,,很少會侵犯到子宮,。因為宮頸黏膜會分泌黏液,在宮頸管內形成黏液栓,,使子宮與細菌隔絕,。據研究發(fā)現,宮頸黏液栓的下1/3可以查出細菌,,而上2/3沒有細菌,。這樣一來,宮頸口就成了抵御外部細菌的重要關口,,意味著會受到較多病原體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