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楊瀾說,自己心目中的“智慧媽媽”形象,,首先要懂得科學地養(yǎng)育孩子,,其次是讓孩子有一個平衡的心態(tài),要懂得與人溝通,,還要自信,、獨立,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很重要,,一個有愛,、有關(guān)懷的家庭對于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你一定要有成長的意愿,。成長和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同:你創(chuàng)造它,,你活出它。
——楊瀾
楊瀾覺得,,一個智慧媽媽應該觀察孩子的潛在能力和才華,,她的任務是為孩子們打好基礎,至于將來孩子做什么,,媽媽是無法設計的,。千萬不要做一個抱怨媽媽,有些女人喜歡抱怨,,怨社會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不好……即使是愛也化作了無盡的嘮叨,,要知道這樣一個抱怨媽媽,,對孩子的殺傷力特別大!
楊瀾說,自己心目中的“智慧媽媽”形象,,首先要懂得科學地養(yǎng)育孩子,,其次是讓孩子有一個平衡的心態(tài),要懂得與人溝通,,還要自信,、獨立,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很重要,,一個有愛,、有關(guān)懷的家庭對于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1、不敷衍,,不馬虎,,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件小事
楊瀾至今記得兒子一歲多時的一個場景。那是兒子出生后,,楊瀾第一次比較長時間地出差,,要離開兒子五天。那天回家時,,楊瀾發(fā)現(xiàn)兒子臉上的表情特別有層次,先是把臉轉(zhuǎn)過去,,憋了半天之后才委屈得哭出了聲,,最后把楊瀾自己的眼淚也帶出來了。
兒子當初這個無比豐富的表情,,重重地定格在楊瀾的心里,,她意識到孩子幼小時期不能離開母親;三歲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不小心造成了損失,,以后會很難彌補。后來,,她下定決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職媽媽”。
對于當初自己的這個決定,,楊瀾至今感到分外欣慰,,那一年太值了!
媽媽確實不是萬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這一條——面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馬虎,、不敷衍,這是楊瀾給自己定的規(guī)矩?,F(xiàn)在她每次出差,,一定都會在出發(fā)前極其詳細地告知兩個孩子:會去多久,什么時間回家,,上午還是下午,,吃過晚飯還是深夜……
楊瀾很忙,可謂一個空中飛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成為孩子鋼琴學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長之一,還能在兒子八歲之前陪著他游歷了十五個國家,,真讓人驚訝,。如今的楊瀾經(jīng)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飛來飛去,,但為了多一點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每次出差,她都會安排兒子到機場接送,?;氐郊抑校瑮顬懠词乖倮墼倜?,都會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專心致志地和他們說話,認真傾聽他們說的每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們的世界,。孩子們都很聰明,知道媽媽辛苦,,是擠出時間來陪他們的,。
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楊瀾會與他們玩拼圖,、講故事,,會和他們打鬧,也會和他們一起看電影,。前段時間看《別惹螞蟻》,,一邊看一邊和孩子一起大叫,童趣帶給楊瀾很多的快樂,。
2,、不緊張、不苛求,,讓孩子在現(xiàn)實中成長
孩子長大了,,該上學了,上什么樣的學校呢?
在這些事情的關(guān)注上,,楊瀾和當下大多數(shù)父母很不一樣,。按條件,楊瀾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貴族學校,、特色學校,,或更有利于學習外語的國際學校??墒?,無論在上海還是北京,楊瀾都堅持為孩子選擇普通的公立學校,。
兒子如今已上小學五年級,,那么多年過去了,,楊瀾從來沒有給他請過一次家教,也從不做任何校內(nèi)功課的額外輔導,,甚至不要求他的學習成績一定要在班里拔尖,。楊瀾清晰地記得,唯一給孩子安排的補習班是學習中國書法,。
楊瀾有這樣一個原則,,無論孩子們今后去哪兒,做什么,,他們是中國人這點是絕不能變的,,所以必須要讓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滲透進他們的血液里……
楊瀾還做了權(quán)衡和比較,相對來說,,中文比英文難學,,假如孩子從小沒有一個中文寫作環(huán)境,就難以學好中文,。因此,孩子小時候需要重點補充的課程不是奧數(shù),,不是英文,,恰恰是如今許多父母忽視的中文。
楊瀾選擇讓孩子上公立學校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想讓孩子接觸到最真實的生活,,也生活在最接近社會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中,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對孩子才是真實可靠和有益的,。
楊瀾也希望孩子能多一點藝術(shù)熏陶,,于是從小安排他們學習彈鋼琴,沒料到,,同在一個家里,,兒子和女兒的情況大相徑庭:兒子學了不到一年就開始不耐煩,打了退堂鼓;盡管有哥哥的“壞榜樣”,,可女兒打一開始就迷上了鋼琴,,天天都會要求多彈多練,完全不用別人催促……楊瀾意識到,,真的不該將成年人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許多時候,不必在意孩子的選擇是否和自己一致,,太刻意的父母可能會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適得其反,。
3、培養(yǎng)孩子好品性,,完整人格很重要
如今,,有些媽媽把培養(yǎng)“神童”作為寶寶的早教目標,,而一些媽媽雖希望讓孩子擁有快樂自由的童年,卻不懂如何著手,。
楊瀾不覺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須要有特別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也能給別人帶去快樂,。為此,楊瀾身體力行,,努力培養(yǎng)孩子具有幾種習慣和品性:愛好運動,、慈悲為懷、善于表達和富有幽默感,。
楊瀾把絕大多數(shù)時間花在并不特別擅長的體育運動上,,她和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體育場,。楊瀾和孩子們約定,,一星期至少出兩次大汗。
孩子們還要有慈善情懷,。楊瀾的工作有許多種,,但只要是和慈善事業(yè)有關(guān),她就會回家詳細地向兩個孩子“匯報”,,告訴他們慈善的意義,,每次孩子們也會為媽媽做的事情驕傲。
楊瀾認為,,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太重要了,,幾乎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因此,,她特別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的想法。帶他們?nèi)ヅ笥鸭視r,,她讓孩子大大方方地介紹自己,。即便是孩子生氣時,她也千方百計鼓勵他們說出來,。
還有幽默感的培養(yǎng),,雖然做起來不太容易,但還是值得去努力,。在家時,,只要孩子們說了什么好玩幽默的話,楊瀾總會不失時機地報以開心的大笑,同時給予回應和贊賞,。她后來發(fā)現(xiàn),,和孩子一起看卡通書和卡通片是個好辦法,能培養(yǎng)和強化幽默感,,大家笑作一團時,,語言自然而然會變得機敏和幽默。
在楊瀾看來,,作為一名母親,,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維方式。語文,、數(shù)學這些知識老師可以教會,,但孩子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嫉妒,、如何融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這都需要母親去教他。身心的健康是起碼的,,也是最關(guān)鍵的,。讓孩子可以沒有障礙地和別人交流,對任何事情都以開朗活潑的態(tài)度處理,,這種性格的培養(yǎng)對他一生都很重要,。
楊瀾的兒子喜歡畫畫,畫卡通什么的,,課間的時候,小朋友們會排著隊請他畫畫,。楊瀾跟兒子說:“能不能送媽媽幾張?”現(xiàn)在,,楊瀾辦公室里掛著的就是孩子的畫,她認為這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更是對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鼓勵,。
一段時間里,楊瀾的孩子從上海轉(zhuǎn)學到北京,,剛開始兒子很不開心,,總抱怨說到了北京就見不到上海的老師和同學了。起初楊瀾覺得告訴孩子交一些新朋友適應一下就好了,,后來楊瀾看了一本教媽媽如何在人生的不同情境里教育孩子的心理學書,,其中有個小節(jié)講的是搬家,書里說搬家在大人心目中不是件特別大的事,,但是在小孩子小小的頭腦中,,卻是件天大的事,因為他到了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別的同學都已經(jīng)相互成了朋友,,而他是個陌生人,,他要面臨很多的選擇。書中說,,做父母的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用新朋友圈來寬慰孩子,這會讓他有一種背叛感,、負罪感,,他會覺得交了新朋友,就可以忘了老朋友,。你一定要幫助他與老朋友保持聯(lián)系,。后來,楊瀾就主動幫兒子搜集整理上海同學和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還建議他隔段時間打電話問候老朋友,,回到上海要和他們見面聚會。
(實習編輯:鄺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