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總避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摩擦,。但是矛盾歸矛盾,,為了讓生活繼續(xù),,讓孩子擁有其樂融融的家庭環(huán)境,,做媽媽的就要想些法子,解決矛盾,。那么,,《父母》的編輯在遇到下面的隔代人育兒分歧時,會怎么解決呢? 輯/小歐
出場編輯:
李誼 《父母》編輯 女兒堯堯3歲
徐曉燕 《父母》編輯 兒子冬冬1歲11個月
屈靖 《父母》服裝編輯 兒子小樹1歲10個月
劉健 《父母》網(wǎng)站編輯 兒子????9個月
說不完的衣食住行――
* 不按比例沖調(diào)配方奶粉
“婆婆堅持認為如果按照說明書的比例沖奶粉,,就會濃了,,所以她沖奶粉總是250ml的量卻只用了60ml該用的奶粉。”
編輯支招:這個好辦,,咱們聽醫(yī)生的,。無論你怎么說,老人都會用“我養(yǎng)的孩子都是這么吃的”來反駁你,。但同時她會很迷信權威,,醫(yī)生說的她就能聽進去。所以每次孩子體檢時,我都帶著婆婆,,然后特意讓醫(yī)生在體檢結束時指導一下孩子的喂養(yǎng)注意事項,。――李誼
* 太早添加輔食
“老人總覺得寶寶睡不好,就是沒吃飽,。因此讓我在月子里就喂他米糊之類的輔食,。”
編輯支招:酌量加一點,剩下的偷偷倒掉……――屈靖
* 太多,、太早添加調(diào)味品
“老人認為鹽,、味精這些調(diào)味品都是幫助寶寶進食的,但從來不考慮或者根本不知道它們對寶寶健康的負作用,。”
編輯支招:不斷地,、語氣誠懇地提醒,這些東西吃多了對寶寶身體不好,。但如果老人不小心放了一兩次,,也別太較真了。不會造成什么嚴重后果的,。――徐曉燕
* 給孩子穿太多衣服
“我家老人們最常嘮叨的一句話就是:‘給孩子多穿點兒……多蓋點兒……’可是孩子分明已經(jīng)穿得很多了,。”
編輯支招:孩子穿多穿少,不是誰說一句話就能判斷的,。咱倆一起摸摸孩子的額頭和后背,,有汗就是穿多了,沒汗就是穿得合適,。站在公平的立場上,,誰也不能一意孤行。――李誼
* 不講衛(wèi)生
“婆婆總是怕麻煩,。她覺得洗澡麻煩,,擦擦就行;奶瓶消毒麻煩,用開水燙一下就可以,。”
編輯支招:澡的確不一定要每天洗,,如果家里確實溫度太低,只要把寶寶的臉,、手,、屁股和小腳丫擦洗干凈就可以了,。奶瓶還是應該消毒的,,如果老人怕麻煩,做媽媽應該自己來做啊,,每天早上把一天要用的奶瓶消毒好,,這樣就省去了婆婆的麻煩。――劉健
* 不講作息時間
“我說孩子每天生活要按時間安排,可婆婆卻不聽,,想起什么做什么,。”
編輯支招:這個要視具體情況來處理。每天吃幾次飯,、喝幾次奶不能沒有規(guī)律,,需要努力溝通,因為飲食習慣和寶寶的營養(yǎng)攝取以及日后的習慣培養(yǎng)都有很大關系,。但如果是水果從上午改到了下午,,中午晚睡了一小時等小問題,就不要太在意了,。――徐曉燕
* 輔食做得太細
“寶寶已經(jīng)長6顆牙了,,所以我在做飯時不會刻意將菜剁得很細,可是婆婆認為這樣會讓孩子卡著,,她一定要將菜剁成菜泥才肯罷休,。”
編輯支招:自己示范幾次,讓婆婆看到寶寶吃你做的飯很香,,而且沒有任何卡著的危險,,以后也就不會非要將菜剁成菜泥了。――劉健
* 睡眠時間問題
“爺爺奶奶過來看望寶寶的時候,,總是不讓寶寶睡覺,,一直逗他玩。我要哄寶寶睡覺,,他們總是在邊上嘮叨說寶寶不要睡覺就不要強迫……”
編輯支招:下次爺爺奶奶再來看望寶寶時,,讓他們早點來,最好早上七八點,,寶寶一起床就交給他們看護,,讓他們帶著寶寶出去玩。別擔心他們會玩到過了午睡的時間,,憑爺爺奶奶的體力,,一上午就會被寶寶折騰得走不動。到時候就是寶寶不吵著睡覺,,他們也會哄他睡的,。――李誼
* 老人認為名牌就是亂花錢。
“老人放著我買的智高,、貝親,、NUK不用,非用那些鄉(xiāng)鎮(zhèn)小廠做的不安全奶瓶,,她總說:‘就知道亂花錢,,別的孩子沒用這些奶瓶子,,我也沒見著有毒死的。’”
編輯支招:善意謊言,,能瞞為上,。我一般不告訴婆婆給寶寶買的東西的實際價格,盡量說是打折的,,或者是特價的,,婆婆也就用得心安理得了。――劉健
* 安全意識問題,。
“婆婆總給孩子玩兒尖銳的錐子,、筆、筷子,、花生,、玉米、繩子,、塑料袋,,這讓我很不放心,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膽的,。”
編輯支招:安全問題必須要堅持立場,,對那些特別較真的婆婆還得用點苦肉計。我們鄰居就曾經(jīng)故意讓自己被婆婆給孩子玩的筷子扎中,,然后委屈地告訴老人:“媽,,你看連我都被扎了,更別提孩子了”,。她婆婆一面感到很內(nèi)疚,,一面又很后怕,以后再也不給孩子玩筷子了,。――李誼
講不清的教育觀念――
* 認為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教孩子知識
“我婆婆總認為,她是老一輩的人,,不懂文化沒有知識,,能讓寶寶吃飽穿暖,她就盡大了責任了,。但是我總是希望她能教寶寶一些知識,。”
編輯支招:
2歲以下的寶寶最大的學習就是語言和玩耍,只要老人經(jīng)常和寶寶說話就可以了,。――徐曉燕
我常常給婆婆讀一些育兒方面的雜志,,還會買一些寶寶讀物、畫報,,貼在婆婆和寶寶經(jīng)?;顒拥姆块g,,潛移默化地讓婆婆接受科學的育兒方法,。――劉健
再沒文化的婆婆,,也會希望自己的孫子成為博學有用之材。但讓她教孩子讀古詩,、說英語似乎有點強人所難,。不如換一個角度,讓她發(fā)揮所長,。比如我婆婆,,她在植物方面比我和我老公都要博學。所以,,我總是鼓勵她帶著寶寶去接近自然,。對孩子來說,知識不止停留在認識多少字,,學會多少加減法,,生活也是一種學習。――李誼
* 不注意禮儀
“公公吃菜的時候喜歡用筷子翻來翻去翻菜,,婆婆吃飯喜歡翹椅子……苦惱啊,。”
編輯支招:不能因為帶孩子就改變老人的所有習慣吧,你的身上也可能有很多你自己不太注意的小問題哦,。當你和丈夫犯小錯誤的時候,,你們主動在他們面前說出問題,表示這樣對孩子不好,,委婉地暗示一些不好的習慣可能會影響孩子,。――徐曉燕
* 在運動的時候,過度保護
“婆婆總怕孩子在地上爬腿痛,,給寶寶穿上護膝,。看到孩子站起來走,,怕孩子摔倒,,趕緊抱起來不讓孩子再作嘗試……”
編輯支招:心疼孩子,可以理解,。在問題發(fā)生的時候,,態(tài)度溫和地說:“媽,讓他試試吧,,這樣可以鍛煉他的活動能力,。”但如果說了也不管用,也許這就是他們的一種本能,,等到你陪孩子的時候適當去彌補吧,。――徐曉燕
* 追著喂飯
“老人生怕孩子餓著,,所以不停地追著喂。時間一長,,想改變已經(jīng)來不及了,,孩子一聽見吃飯就習慣性地跑開了,喂孩子吃飯實在像進行一場戰(zhàn)斗,。”
編輯支招:這一定要堅持,,講清利害關系。實在不行,,你在家的時候就餓孩子一次,,只要孩子拒絕吃就不給,直到孩子自己主動要求吃,。讓老人看到結果,。――徐曉燕
* 處事的原則不同
“母親總教導女兒:‘別把自己的東西給小朋友,否則自己就沒有了,。’婆婆總教導女兒:‘在幼兒園小朋友打你,,你也打他!’我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編輯支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沒必要和老人們較勁,。在自己帶孩子出去玩,和熟人交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讓孩子明白,,該怎樣和別人相處。――劉健
老人的做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你可以每次在老人的“教導”之后多說幾句話,,告訴孩子分享和相互尊重的道理,就可以了,。――屈靖
* 口音的問題
“本來現(xiàn)在一歲四個月正是學講話的黃金時期,,但是因為我媽媽講家鄉(xiāng)話,結果寶寶學來一口不咸不淡的普通話,。”
編輯支招:我倒是不太在乎孩子說的普通話是標準的,,還是不咸不淡的,至少在語言發(fā)育黃金期里,,他的理解能力和說的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而這才是語言發(fā)育初期最關鍵的地方。等到孩子進入幼兒園和小學,,在大環(huán)境的熏陶下,,他自然會把普通話說得標準。假設婆婆說的不是外地話,,而是外國話,,可能你就不會有這么多苦惱了,,甚至還會感謝她教孩子外語。所以不要輕視外地話,,它的作用不是孩子說出了什么,,而是說的過程。――李誼
[編輯的話]
幾乎每一個三代之家,,都會存在“育兒代溝”問題,,這里面的是非和學問似乎永遠說不清,。但是,,當我們對老人心存不滿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首先低下頭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能離開老人幫助嗎?
2,、 我是不是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應該盡的養(yǎng)育職責,,都扔給了老人?
3,、 我所計較的真的是原則問題嗎?按照他們的方式,我成長得很失敗嗎?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我們探討所有矛盾的大前提,。如果你家的老人來給你解決燃眉之急,你又怎么能苛求老人十全十美呢?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經(jīng)常忽略,,但是又至關重要的,。的確,老人不懂科學喂養(yǎng),,老人做不到早期教育,,但是孩子究竟是我們自己的還是老人的?我們與其把時間花在為老人糾錯上,不如投入更大精力去完成自己的職責,。
第三個問題應該算是操作層面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知不覺便成了“起跑線”理論的奴隸,。輔食早一個月還是晚一個月,,每天曬一個小時還是兩個小時,爬多少才不至于影響運動細胞,,什么時候必須開始學英語……我們常常會被這些事情糾纏,,特別是當老人沒能按照我們的設想,安置好我們的孩子的時候,。但是,,靜下心來想一下,這些真的那么重要嗎?或許有一天――也許僅僅是一年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很多有關孩子的事情上,,都有些小題大做了,。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你還發(fā)現(xiàn),,因為你的小題大做,,使得生你養(yǎng)你的父母很傷心的話,你能夠原諒自己嗎?
老人肯定會有老人的問題,,特別是在關系到孩子成長的問題上,,我們很難放輕松。但是只要我們明白:老人和我們一樣愛孩子,,就夠了,。在愛的前提下,很多事情就都好辦了,。
TIPS:爺爺奶奶的好處
* 幫助孩子學會離開父母的最安全的途徑;
* 最容易讓孩子獲得安全感的關系;
* 最接近的親情和文化背景;
* 上班爸爸媽媽們所不可能提供給孩子的大量的時間;
* 保姆的有益補充和有效監(jiān)督;
* 精神和資金上永遠的大后方;
TIPS:如何跨越“育兒代溝”
* 從大處著眼,。只要你想,肯定能在每一件事情上找到老人與你不合拍的地方,。所以你必須給自己設置一個底線:到了什么程度,,你需要站出來說話。而在一些小小不言的問題上,,不妨大而化之,。
* 用知識武裝他們。老人們堅持自己的做法,,未必是一種頑固,,也許是出于不安――他們不知道怎樣能把你的孩子帶得更好,比較保險的做法就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所以,,你們可以經(jīng)常地、自然地,、溫和地跟老人交流現(xiàn)在的育兒方式,,幫助他們武裝自己。
* 表示感謝和肯定,。我們都知道帶孩子是件非常累人的工作,,而替你帶孩子絕對不是他們的義務。所以請體恤并且感激一下這些勇敢的老人家吧,,那樣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使合作更加愉快。
* 請讓他們講完,。老人肯定會絮叨一些,,但是請耐心聽他們把要說的話說完。這是起碼的尊重,而且你很可能會得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 堅持你的立場,。如果你確實覺得和老人分歧很大,而孩子在你的方式下更快樂,、更健康,,那么就堅持自己的立場,畢竟孩子的是你的,。不過這就要求你必須在孩子的問題上投入更多精力,,因為這是你的職責。
(責任編輯:趙媛媛 實習編輯: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