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能為什么下降
近年來,,我國嬰幼兒身體的各項發(fā)育指標都有明顯的提高,。過去的兒童常見疾病——沙眼、蛔蟲,、缺鐵性貧血,,基本上被消滅??墒且坏角锒?,不少幼兒園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孩子感冒迅速傳染一大片的現(xiàn)象。幼兒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足,,肺活量下降,,一些孩子稍微運動一下就累得不行了,。據(jù)有關調查顯示,現(xiàn)階段幼兒的速度,、耐力,、靈敏度、協(xié)調力等多項體能素質都達不到規(guī)定標準,。這不得不讓人深思: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營養(yǎng)豐富了,孩子長高長胖了,,他們的體能卻呈下降趨勢,,原因何在呢?
我們不妨來看看這樣幾個鏡頭:
鏡頭之一:小胖冬冬是三代單傳,。從他一出生,,全家人就當寶貝尖供著,走到哪兒都有大人跟著,。三四歲的孩子正是淘氣,、愛活動的時候,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總看著他寸步不離,。跑跳容易出汗,別累著,;踢球容易傷胳膊傷腿,,別出意外;滑梯,、攀登架容易摔著,,太危險不能玩。于是,,冬冬只能在家人的羽翼下,,做點輕微的活動。
鏡頭之二:欣欣先天體弱多病,,出生不久就住過好幾次醫(yī)院,。爸爸媽媽對她的政策是保守療法,成天不讓出門,,躲在房間里,,避免與外界接觸,害怕病毒,、細菌傳染病對她的傷害,。為她準備的玩具也是乖乖女玩的洋娃娃、毛毛兔等,。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里,,欣欣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力量,什么是運動,,她也無需運動,,一切生活都是父母安排好的。
鏡頭之三:好動的峰峰3歲時,,曾摔跤磕掉了牙,。父母擔心他再出現(xiàn)什么閃失,從此限制他出門,,任其在家怎么玩都行,。開始峰峰不習慣,房間里有什么可玩的,,只能拿玩具槍比比劃劃,,既不能跑又不能跳。時間一長,,他也就順其自然了,,反正出不去,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也很自在,。父母正高興他收收野性,,免得闖禍。
或許這只是幾個特殊例子,,從中還是能看出目前幼兒體能為什么會下降的原因,。此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有的家長認為自家的寶寶身體很壯實,,沒必要再搞什么體能鍛煉;有的家長說,,寶寶現(xiàn)在整天在家就動個不停,,運動量早就夠了。實際上,,他們和前面例子中的家長一樣都陷入了誤區(qū),。孩子身體自然的生長及好動的行為,是不能取代戶外體育運動的,,尤其像奔跑,、跳躍、攀爬,、騎車等大運動量的活動,,能夠發(fā)展大肌肉的力量和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須向家長普及幼兒體能鍛煉的知識,,糾正父母認為給孩子吃好,長胖長高,,不生病,,就是身體健康的糊涂認識,切實地加強對體能訓練的重視,,
了解幼兒體能常識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體能主要是指人體器官具備的能力,在身體素質方面包括運動力量,、速度,、敏捷性、協(xié)調性,、柔韌性,、耐力等,還涉及走,、跑,、跳、投擲,、攀爬等運動的技能,。幼兒體能的發(fā)展是促進其身體各系統(tǒng)正常發(fā)育的基礎。
兒童體能的發(fā)展是有階段性的,。兩歲的幼兒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跳等所有基本動作,,但上樓梯較為笨拙,。這時的幼兒手指運用已接近成熟,能手眼配合靈巧地疊起多塊積木,。
到了3歲,,幼兒的大肌肉發(fā)展較快,身體動作也比以前協(xié)調,,一般都喜愛跑,、跳和踏三輪車。有一部分剛進入此年齡段的幼兒上,、下樓梯時,,仍要雙腳踏在同一階梯后,才能繼續(xù)前進;但3歲半以后,,就都能雙腳交替前行了,。
4歲幼兒的手指已較靈活,可以使用畫筆或剪刀畫簡單的圓和做簡單的剪貼,;也能自己穿脫衣褲,、扣鈕扣,、刷牙,、穿鞋襪。此時,,他們的體力增長,,跑、跳,、攀爬,、單腳站立、拋接球等基本動作都很熟練,,還可以步行較長的一段路,。
5歲的幼兒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能折紙和純熟地用剪刀,,會使用筷子挾菜吃飯,。他們的一些運動速度已與成人類似,行走,、跑跳相當穩(wěn)健,,可自如地在一條窄線上行走,不再左右搖擺,。同時,,他們攀、爬,、滑,、滾等運動的技巧已相當純熟。
其次,,幼兒體能活動的重點在于為他們提供大量的知覺動作經(jīng)驗,,促進姿勢與動作的發(fā)展與成熟,并奠定未來生理成長與功能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對幼兒體能訓練不能操之過急,要在滿一歲其身體基礎抗重力肌肉群功能建立之后,,再循序漸進地增加刺激與訓練,。
父母們多抽出些時間,每天和孩子一起到戶外做各種運動,雙休日帶孩子上公園或郊游,、爬山,,進行耐力和有氧鍛煉,是再容易不過的樂事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論何種鍛煉活動都要遵守幼兒體能發(fā)展的順序。一般來說,,兒童動作功能發(fā)展的順序分為:姿勢擺位(主要發(fā)展時期0-2歲),、粗大動作(主要發(fā)展時期2-4歲)、精細動作(主要發(fā)展時期4-8歲),、技巧技能(主要發(fā)展時期5歲以后),。每一階段的發(fā)展都在為下一階段打基礎,只有基礎扎實了,,身體素質才能循序漸進得到提高,。所以,家長對幼兒體能訓練的重點應放在基礎姿勢和粗動作的發(fā)展上,,注重量而不要追求質,,即保證運動的時間和適當?shù)膹姸龋槐匾蠖喔叩募寄芎图记?,達到提高體能及整體的身體素質就行了,。
另外家長帶幼兒進行體能活動時,必須注意安全第一,。幼童對于自我肢體的認識尚未成熟,,運動起來不知深淺,容易出意外,。家長進行每項活動時,,一定要認真設計正確姿勢及方法,保證動作的安全性,,避免錯誤的運動方式誤傷了肢體,。比如,活動的場地是否安全,,活動用具(球,、跳繩等)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運動器械是否適合幼兒使用(健康路徑及兒童游樂場內的器械),,還有家長應在一旁采取哪些保護措施,,等等,都在應該重點關注之列,。
心動不如行動
有位心理學家的名言說:“動作是智力大廈的磚瓦,。”幼兒的肢體動作及體能的發(fā)展是其成長的基石,。德國奧古斯堡大學教授Helmut·Altenburger博士認為:“如果在童年缺乏運動刺激,那么他將會對運動持消極態(tài)度,,而且對運動既沒有熱情亦無技能,。這使他們長時間地坐,器官和肌肉長期得不到有效的鍛煉,,以致體形變壞,、運動能力低下。甚至使智力受損,。無限制地沉溺于多媒體如電視,、電腦和其他靜態(tài)游戲之中,將減少兒童游戲和運動的時間,,同時還會引發(fā)社會問題,。成人往往按照自己的需要安排孩子的閑暇時間,,孩子幾乎沒有自由游戲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在孤獨中成長,社會交往大大減少,。單一的,、不良的營養(yǎng)和習慣不僅不利于器官發(fā)育,還會導致肥胖……兒童渴望運動,,運動是他們的基本需要,。”
既然了解了幼兒體能鍛煉的重要性,那么父母們趕快行動吧,,切不要錯過孩子身體發(fā)育成長的最佳期,。適合戶外的體能鍛煉形式多種多樣,我們暫且分為徒手運動和借助玩具器械運動兩大類,。
徒手運動最簡單,,不用任何用具,而是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讓孩子喜歡的運動來,。例如:
“學做快樂的小動物”——低幼的寶寶體能及動作協(xié)調能力較差,,可以讓他模仿鴨子走、兔子跳,、鳥兒飛,、猴子爬等各種動物的活動,幼兒非常喜歡小動物,,模仿起來興趣很高,,既鍛煉了四肢的協(xié)調、靈敏及柔韌性,,又增加了運動量,。
“前進后退”——在先教會寶寶倒著行走,,不跌交的情況下,由家長發(fā)口令:“前進”,、“后退”,,寶寶聽口令向前走或向后退著行走,中班以上的孩子可以用跑代替走,,加大運動量,。為增加趣味性,家長可以和寶寶一同來做動作,,也可與寶寶輪流發(fā)口令,,看誰的反應快、動作敏捷,、行進的速度快,。
“開飛機”——讓寶寶模擬一架小飛機,兩臂側平舉當作飛機的翅膀,,然后開始小跑,,時而直身跑,時而彎腰像飛機一樣下降俯沖,。跑的速度因年齡而異,,不要太快,以免摔倒,。這項運動既鍛煉寶寶的身體平衡能力,,又鍛煉了協(xié)調性,增加了肺活量,。
“踩石頭過河”——用粉筆在地上畫兩條線當“河”,,再畫一些圓圈當“石頭”,家長和寶寶一前一后踩著“石頭”過河,,誰掉進“河”里誰就輸了,。當孩子玩得已經(jīng)很熟練后,可去掉一些“石頭”增加距離,。這樣可以鍛煉孩子身體的平衡性能力,,增強跨步的肌力。
“斗雞”——先教會寶寶用左右腿交叉著金雞獨立似的站立,,并做到單腳蹦跳,。經(jīng)過一段時間寶寶已能夠熟練自如時,再教他把曲著的左腳用右手搬到站立的右腿膝蓋前,,跳躍著撞擊與他同樣姿勢的家長(大人只能采取被動狀態(tài),,避免傷著孩子)。這種的鍛煉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雙腳的耐力,、身體的穩(wěn)定性,、協(xié)調性和平衡的能力,。
借助玩具器械運動的種類更是繁多。比如:小皮球,、小足球,、跳繩、皮筋,、啞鈴,、呼啦圈、小三輪車等,。這些可鍛煉寶寶身體四肢的大肌肉動作,,在進行走、跑,、跳,、踢、蹬,、投,、拋、拍擊,、推拉,、爬行等各種運動中發(fā)展體能及動作的協(xié)調性。另外,,手搖鈴、積木和積塑,、動物玩具,、木偶玩具、珠類玩具,、畫筆等,,可鍛煉寶寶的小肌肉動作能力,發(fā)展孩子的精細動作和大腦的智力,。
當寶寶五六歲時,,父母可帶他們到公園或運動場去蕩秋千、劃船溜冰,、游泳,。通過這些相對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鍛煉全身機能,,使肌肉系統(tǒng)緊張度增加,,肌纖維增粗,耐力和活動力增強,;讓呼吸加快加深,,增加肺活量,,促進呼吸肌發(fā)達;使血液循環(huán)加速,,心臟收縮力加強,,改善心血管功能;也讓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靈活,、迅速并且使身體新陳代謝活躍,,改善消化功能。幼兒的任何身體活動都是肌肉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指導下運動,,從而牽動骨骼實現(xiàn)的,。因此,多做戶外運動可以使幼兒身體各個部分得到鍛煉,,提高全身機能的整體素質,。
來源:當代家庭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