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獲得個人自由成長的空間,,0歲到6歲的兒童同樣也需要成長的空間,。而且,由于0歲到學齡前兒童的身體及心理都處于剛剛發(fā)育的啟蒙期,,更需要家長的精心關(guān)注和扶持,,更需要一個不受束縛的、能夠自由自在成長的空間,。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像小魚兒一樣順暢地呼吸,,像小鳥一樣快樂地飛翔,,像小草一樣茁壯地成長。
活動的空間
盛夏,,一場大雨沖去了天氣的悶熱,。院子里出現(xiàn)了許多水洼,盡管稀稀拉拉的小雨還沒有停歇,,張家的小胖,、李家的小強戴著草帽迫不及待地來到院子里,張開雙臂擁抱涼爽的雨滴,,一雙小腳丫在水洼里趟出串串水花,。苗苗穿上雨衣也急著想往外跑,奶奶一把抓住她:“雨沒停,,不能去,。趟水要生病的。”可憐的苗苗如同只被捆住手腳的小貓站在門后,,只能扒著窗戶看別的小朋友盡情地玩耍,。
峰峰生來是個小帥哥,媽媽整天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删褪怯幸粯樱拗扑顒?。在家里,,媽媽讓他安靜地看書、看電視、擺積木,、玩車模,,不能玩激烈的對抗游戲,更不許登高爬低,;到公園,,只能乖乖地牽著媽媽的手散步,或者坐安全的電動火車,,不能在兒童游樂園自由活動,,更不許和淘氣的小朋友玩摸爬滾打的游戲。峰峰就像媽媽養(yǎng)在籠中的一個小寵物,,雖然白白胖胖的,,可是缺少了活動,身體平衡性不好,,四肢力量弱,,體質(zhì)也比同齡的孩子差。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身體發(fā)育的高峰期,,從頭腦、內(nèi)臟,、軀干到四肢都在快速成長,,需要全面的營養(yǎng)加充足的活動。寶寶從會爬時起,,活動的范圍一點點擴大,,當他學會走路后,就會不停地跑來跑去,,蹦跳登高,、翻跟頭,拉拉這兒,,碰碰那兒,。他的這些活動有利于軀干和四肢的發(fā)育,使胳膊和雙腿的骨骼與肌肉快速生長,,具備靈活的控制力和協(xié)調(diào)力,。所以,限制幼兒的活動,、不給其活動的空間會影響其身體正常的發(fā)育,。
探索的空間
3歲的童童對什么事情都十分好奇。一天她拿了一個玻璃杯子去問爸爸:“杯子掉在地上會不會摔碎,?”爸爸說:“會的,。”還沒容爸爸解釋,,童童的手一松,“啪,!”杯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震驚之下爸爸剛要發(fā)火——這孩子太不聽話了,應該好好管教,。但他轉(zhuǎn)念一想童童為什么這樣做,,還是聽聽她的想法吧。于是他平聲靜氣地問:“你為什么要把杯子摔在地上呢,?”童童若有所思地說:“哦,,它真的能摔碎了。”原來她是想親自試一試杯子能不能摔碎,。
玲玲按照幼兒園老師的要求在家中的花盆里種了幾顆黃豆,。她天天澆水等待小苗出土。兩三天后,,她終于忍耐不住,,用小棍扒開土取出豆子看看,再重新埋進土里,。此后,,她每天都要這樣看看那幾顆黃豆。媽媽輕聲勸說:“不要再扒拉豆子了,,要把它扒拉死了。”玲玲天真地回答:“我在觀察呢,。老師讓天天觀察的,。豆子埋在土里,不扒拉出來,,怎么看見呢,?”
看來幼兒的思維方式確實與成年人有很大差異,出于好奇心他們不輕易相信別人說的,,總要自己親自試一試,,總要自己做。如果童童的爸爸當時大聲呵斥:“都告訴你了,,你怎么還成心把杯子摔碎,?”那真是冤枉她了。如果玲玲的媽媽提出堅決不許她再扒拉豆子,,極有可能泯滅幼兒的好奇心,,把探索的興趣扼殺掉。所以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用孩子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了解他們?yōu)槭裁磿@樣做,,給他們留下足夠的探索空間。
失敗的空間
及早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嘗試失敗的空間,,讓其體驗失敗的痛苦,、郁悶,積攢努力戰(zhàn)勝失敗的信心和百折不撓獲取成功的勇氣,,是非常必要的,。
走馬路牙子是許多幼兒喜好的活動。楠楠和爸爸媽媽上街時最開心的事,,就是用一雙小腳沿著馬路牙子走,。有時他平伸兩手搖搖晃晃地走,嘴里念叨:“過獨木橋了,。”有時一腳在前,,一腳在后,像螃蟹似的橫著身子挪步,。即使走不好,,一只腳掉下馬路牙子或摔倒,他站起來高高興興繼續(xù)走,。爸爸媽媽從不干涉他,,掉下去再重來嘛,沒有失敗哪有成功,?
朵朵就沒有這份幸運了,。她也想走馬路牙子,可是爸爸訓斥:“放著好好的路不走,,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淘氣,。”媽媽倒是和顏悅色哄著說:“馬路牙子這么窄,你能走好么,?別逞能了,,走不好掉下來,崴了腳,、磕破了腿怎么辦,?”擺出一大堆肯定要失敗的后果來,就是不想讓朵朵去嘗試,。于是,,一個對孩子來說很有趣的探索過程被扼殺了。
在家庭生活中,,類似失敗的嘗試處處可見,。比如,10個月的寶寶用勺子吃粥,,弄得滿身滿臉,,最后還把粥碗打翻了,;兩歲的寶寶自己穿褲子,把兩只腳插進一條褲腿,,拔不出來了,。這些難道不是失敗嗎?但是就此不讓他再嘗試,,他永遠也學不會最基本的生活本領(lǐng),。大人包餃子,寶寶也要包,,就讓他包嘛,,誰天生就會呢?寶寶要學著掃地,,掃不干凈可以再來一遍,;寶寶做手工,剪壞了紙樣,,鼓勵他修補好就行了,。父母要是怕失敗什么都不讓他干,到頭來會害了他,。什么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失敗可以積累經(jīng)驗,失敗可以體驗生活百味,,失敗可以鍛煉意志,,一次次跨越失敗就會迎來成功的曙光。
思考的空間
現(xiàn)如今的寶寶小腦袋都十分聰明,,只要你給他足夠的思考空間,,會迸發(fā)出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墒怯行└改覆涣私夂⒆由硇睦淼陌l(fā)展規(guī)律和需求,,總在按自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他們或是盲目超前培養(yǎng),,揠苗助長;或是不顧孩子的興趣,,強制執(zhí)行填鴨式的計劃,;全然不給孩子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間。
樂樂的媽媽最喜歡家中來客人的時候,,讓樂樂露一手——表演講故事的絕活,。樂樂故事講得有聲有色,還可以編出不同的結(jié)尾,,就是他一遇生人會緊張,,一緊張就忘詞,。媽媽比樂樂更著急,總在邊上提詞,。長久以往,,樂樂也不動腦了,反正有媽媽提詞呢,。結(jié)果他講的故事再也沒有新的創(chuàng)意了,。
幼兒園的許多小朋友都上了興趣班,甜甜媽媽認為畫畫文靜,,不征求甜甜的意見給她報了畫畫班,。甜甜對圖案和色彩悟性慢,老師布置的畫畫作業(yè)她總要問媽媽:“大樹怎么畫,?”“房子是什么顏色?。?rdquo;媽媽趕緊告訴她,,有時看甜甜畫得太慢還幫她畫兩筆,。爸爸說:“你應該啟發(fā)她想一想,自己畫,。”媽媽不以為然,,我在幫助她有什么不好?
其實,,我們身邊像樂樂媽媽和甜甜媽媽這樣的家長還真不少,,他們一點兒也不清楚,他們這樣做是剝奪了孩子思考的空間,。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代替孩子培養(yǎng)興趣,代替孩子選擇玩具,,代替孩子回答問題,,代替孩子完成老師留的各種需要創(chuàng)意、需要動腦筋的作業(yè),。結(jié)果當別的孩子想出房子裝上輪子,,汽車長出翅膀,樹上結(jié)雞蛋,,天空架彩虹橋的大膽幻想時,,他們又在埋怨自己的寶寶笨。事實上,,不是孩子腦子不好使,,是他不動腦不思考使然。人的大腦像一部機器,,不用就會生銹,,越用才能越靈活,。培養(yǎng)聰明孩子的關(guān)鍵是使孩子養(yǎng)成積極思考、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來源:當代家庭教育報)
育兒 每日精彩推薦>>>
寶寶小毛病的應對招數(shù) 兒童房裝修防污染五法 孕期洗澡注意三項原則
3個產(chǎn)后麻煩的解決方略 怎樣才能確保孩子的營養(yǎng) 16種食物健康孕育胎寶貝
運用有益的暗示來教育孩子 準爸爸要提前“計劃”生育 如何發(fā)展孩子的“玩商”
專題推薦: 小兒聽力障礙專題 新生兒疾病庫
來源:當代家庭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