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郭晟 阿斯頓·馬丁北京總裁
兒子:Kevin 10歲,會三國語言
Point:不牽引更不牽絆,讓他自己看世界
如果在慈善派對上,,你看見一個小紳士流利地用德語、英語,、中文和大人們交流,。那你可以上去招呼他一聲:Kevin。如果你在北京某個胡同,,看見一個男人和一群孩子興高采烈地蹬自行車,,那么很有可能就是Kevin和他的爸爸——阿斯頓·馬丁北京總裁郭晟。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樣,,身為阿斯頓·馬丁高管的郭晟,,他和孩子的相處,卻不像財務(wù)報表,、時間管理這一系列精確慎重的名詞一般讓人敬而遠之,。在他看來,家長并不是老師,。爸爸其實是和孩子同齡的,,因為孩子降生他才當(dāng)上爸爸的。父親和孩子一起成長,,互相傳遞喜悅,,共同感知幸福。兩個人在一起開發(fā)意想不到的新自我,。
這一對父子,,在某些時候,像哥兒們,,比如拍照時郭晟隨意搭在Kevin肩膀上的手,,在游泳池里和兒子一起嘻嘻哈哈地打水仗。在另外一些時候,,他默默地像個父親,,作為一個總裁,每天的忙碌自是不必說,可即使這樣,,他也不會犧牲晚飯時間——那是他的家庭時間,,和兒子一起吃過晚飯后,父子倆一起做做手工,,組裝玩具,、拼好車模,直到十點,,他把兒子哄睡著之后,,再悄悄出門,留兒子在香甜夢鄉(xiāng),,自己繼續(xù)出去工作,。看上去,,郭晟對孩子似乎很寵溺,,Kevin和同學(xué)打架被請到校長室,他也不會去管太多,,說這是孩子們的事,。10歲的Kevin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女朋友”了,他笑嘻嘻說“愁死我了”,。但更多的細節(jié)體現(xiàn)出,,郭晟對孩子,是“無為而治”,,他不為孩子勾畫未來藍圖,,而是讓他建立自己的世界。
從小在國外生活的Kevin現(xiàn)在就讀于一所國際學(xué)校,,他喜歡成龍,,把成龍的照片帶到學(xué)校去,自豪地告訴朋友們:“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美國孩子并沒有羨慕地瞪大眼睛,,而是拿出一張奧巴馬的照片……讓孩子擁有多元化的觸角,,是郭晟一直身體力行的標準,。郭晟會常常帶孩子去各地旅行,,英國的街頭、美國的迪斯尼當(dāng)然讓Kevin興奮,,但郭晟的旅游行程里并非只有溺愛和讓孩子興奮這一環(huán),。他會特意為孩子設(shè)計旅游線路——去年去了拉薩,體驗藏族孩子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狀態(tài),,看到破舊的教室,、衣不蔽體的同齡孩子們;今年隨李連杰壹基金去汶川,參觀地震遺址,感受社會共濟的氛圍,。
所以,,當(dāng)問及Kevin“你幸福嗎”?和許多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不一樣,他肯定地回答:我很幸福,。因為父親一直以來對他的教育,,與成績無關(guān),和世界觀有關(guān),。這當(dāng)然包含對理解幸福的定義:溺愛不是真正懂得愛,,能給予孩子,并不是最偉大的,,讓孩子懂得該為了什么而去付出才是更重要的層面,。郭晟并不擔(dān)心孩子的成績,但會從細節(jié)處教育他對人的尊重,。他和孩子可以相處成哥兒們一般的感覺,,可父親的威儀依然讓孩子很聽話。他不會體罰孩子,,但會用別的方式讓他知道自己錯了,。有次Kevin連續(xù)丟了兩件防寒服在學(xué)校,郭晟罰兒子兩個星期不許玩電腦,,Kevin真就連鍵盤都沒摸一下,,無論老爸在不在家。有時候保姆會對孩子開玩笑似的說:“別聽老師的,。”他會制止保姆再說類似的話,,因為孩子必須懂得什么是應(yīng)該尊重的。郭晟的父親在北京的時候才是最有趣的,,隔代親讓 Kevin并不太聽爺爺?shù)?,但郭晟會告訴Kevin:爺爺說話你要聽。你得聽你爸的,,我得聽我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