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怎么安排孩子的十一長假?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家長卻普遍不敢放松,,擔心孩子在學習上掉隊,。教育專家則建議:不要認為只有書本知識才是知識,,長假期間可多培養(yǎng)孩子情商。
中秋,、國慶相繼到來,,怎么安排孩子的小長假呢?據(jù)了解,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家長卻普遍不敢放松,,擔心孩子在學習上掉隊。教育專家則建議:不要認為只有書本知識才是知識,,長假期間可多培養(yǎng)孩子情商,。
孩子心聲:看看外面的世界
讀五年級的小陳告訴記者,他想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順便擠點時間看課外書,。他的理由是平時在學校里學習很緊張,假期應該放松放松,,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增長點兒見識,回到學校才能更加有效地學習,。
家長:不能全依著孩子
對孩子的想法,,家長們有不同意見。小陳的父母告訴記者,,他們雖然支持兒子“看世界”的想法,,但也有一些擔心,“自己領著孩子去旅游,,別的孩子卻抓緊時間學習,、補課,這樣,,孩子會不會落在補課孩子后面?”另外,,小學要打好基礎,落下一點今后要花更多時間去補,,所以最后定下方案:十一假期一半時間出去玩,,旅游回來后就馬上去補課班學習。 “不能順著孩子的想法去做,,畢竟他們還小,,想法還不成熟。”多數(shù)家長認為,,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這么緊張,,競爭這么激烈,稍一松懈就易被別的孩子追上,會影響今后的升學,、就業(yè),,不如現(xiàn)在就狠抓他們的學習。
專家:假期不妨多培養(yǎng)情商
情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讓孩子敏感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而生活中的點滴,,正是家長培養(yǎng)孩子情商的最好時機。平時家長工作忙,,孩子學習緊,,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較少,孩子的情商往往受家長的影響,,情商培養(yǎng)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的需要,。所以,不妨利用這個長假,,一家人出去走走,,抓住長假時機培養(yǎng)孩子情商。
培養(yǎng)情商的小技巧:
引導孩子說出感受
幼兒常常以哭鬧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家長往往在這個時候都感到“煩得不得了”,,但專家認為,這恰恰是家長培養(yǎng)孩子情商的最好時機,。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要保持平靜的情緒,,不要表示不耐煩,,等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之后,對他說:“爸爸/媽媽很愛你,,我想知道你的需要,,可以告訴我你的想法嗎?”或“你生氣是不是因為……”當孩子稍微能用語言表達時,要及時地給予贊揚,,孩子會在贊揚之中慢慢地尋找到正確的表達方式,。
在與孩子溝通時,聆聽和啟發(fā)式問話模式尤為重要,。聆聽不是聽自己的內心,,而是要聆聽對方的內心想法,可用“你說呢”,、“你覺得有什么辦法可以做好”等話語引導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從中讓家長和孩子互相幫助、共同解決溝通問題,。
替孩子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當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時,,如果家長替孩子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會讓孩子感覺好些。逐漸地,,孩子也能夠學會用語言表達感受,。專家提醒家長注意:對孩子說話時,也要盡量清楚,、禮貌,,并且語氣溫和、發(fā)音準確,,不要用疊音字,。
日常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情商
家長平時與孩子一起閱讀圖書時,可以指著角色的各種表情,,多問幾句:“猜一猜兔寶寶為什么笑/哭?”“你什么時候會笑/哭呢?”“你笑/哭起來是什么表情?”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鼓勵孩子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心情體驗,,從而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孩子在家的時候,僅僅一個表情或一個動作就能讓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在幼兒園,,有些表情和動作就難以被老師或其他小朋友理解。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主動跟老師說出自己的需要,,并學會關心他人,與朋友分享玩具與食物,。平時有空家長要有意為孩子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讓孩子在具體的交往環(huán)境中學會與人溝通,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斗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yǎng)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并善于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多接觸社會,經(jīng)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后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后也會因人際關系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fā)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huán)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fā)的,。
培養(yǎng)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一塊糖,,并告訴他們:“現(xiàn)在吃,,就只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后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以后的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這在心理學叫延時效應,,或延時滿足。
許多孩子辦事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后事業(yè)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周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會成功的,。
(實習編輯:鄺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