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費用居高不下,成為看病貴的原因之一,。一位腦病患者,,輾轉2000多公里,花費了近兩萬元檢查費,,幾乎做了CT,、彩超,、胸片等所有的檢查。令人吃驚的是他在兩個月內做了9次CT檢查,,其中一家三甲醫(yī)院開了三張CT檢查單,。
衛(wèi)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曾表示,,進口的重大醫(yī)療設備占據了國內的絕大多數醫(yī)療市場,,醫(yī)療設備的國產化率很低,成為目前“看病貴”的主因之一,。
54天,,2000公里,21張片子,,近20000元檢查費,。
這是趙英(化名)在為丈夫診療病癥過程中的幾個關鍵詞。
從今年1月26日開始,,趙英帶著患病的丈夫先后輾轉于內蒙古呼倫貝爾,,黑龍江齊齊哈爾等地求醫(yī),最后來到北京,。頭部平掃CT,、螺旋CT、ECT,、CTA、彩超,、胸片,,以及乙肝五項、艾滋病,、梅毒檢測等生化檢查達50余項,。
但這些檢查數字仍在增加,3月22日,,又做了價格達5000元一次的腦血管造影,,這通常是手術前的最后一項檢查。然而,,3月23日,,趙英又被通知醫(yī)院給她丈夫做肺部CT。這下,,趙英為丈夫做的檢查費用累計已達兩萬元左右,。
醫(yī)生讓做任何檢查,趙英從來不問為什么,,她只求盡快給丈夫手術,,終結這無休止的檢查,。這個愿望終于在3月25日實現,醫(yī)院給她丈夫做了手術,,手術很成功,。
可這還沒完,要想知道手術最終效果,,還得再做一次5000多元的腦血管造影,,撞上大運,手術一切正常,,這才能安心康復,。
■一個月做了6次腦部CT
趙英丈夫的病來得很突然。
1月26日,,農歷小年,,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qū)的一處民宅里,喜氣洋洋,。突然,,女主人趙英的丈夫感覺右手指麻木,舌頭硬,,說話困難,,腿腳不聽使喚,但并沒當回事兒,。后來,,發(fā)作了好幾次,一次比一次嚴重,,趙英決定帶丈夫去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那有熟人。
兩個小時的火車路程,。醫(yī)院腦外科醫(yī)生聽了病情后,,懷疑是頸椎病,頭部CT未發(fā)現異常,,就開了些藥在醫(yī)院輸液,。5天后,趙英的丈夫病情好轉,,打完最后一瓶吊瓶后,,去親戚家串門。中途發(fā)病,,嘴歪眼斜,,立即返回醫(yī)院。再次做頭部CT,沒有發(fā)現大面積梗塞或出血的情況,,但有輕微的腔隙梗塞,,需住院治療。
又住院三天,。2月5日大年初三,,趙英帶著丈夫乘火車回家,剛下車,,丈夫再次發(fā)病,,1小時后入住呼倫貝爾市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所。當晚,,腦部CT結果顯示未見異常,。醫(yī)生認為是血管梗塞,但不能確定病灶部位,,只好輸一些抗凝,、活血化瘀之類的藥物。
然而,,入院第6天,,趙英的丈夫的癥狀反而加重,醫(yī)生緊急處理才逐漸恢復,。隨后再次做腦部CT,,結果仍是未見異常。醫(yī)院建議到上一級醫(yī)院進一步確診,。
2月21日,,趙英帶著丈夫再次來到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花了1640元做了頭部CTA檢查,,基本確診為左側頸內動脈閉塞,,需要做腦血管搭橋手術,醫(yī)生建議去北京做,。
去北京看病需要辦理醫(yī)保轉院證明。趙英帶丈夫到他所在單位的醫(yī)保定點醫(yī)院做了CT檢查,,并請專家對此進行會診,,認為患者應該做腦血管造影進一步確診。
至此,,趙英丈夫從去看病的那天起,,CT就如影隨形,來北京前就已經做了6次CT,。
■同一醫(yī)院開出三次CT檢查
2月24日,,趙英和她丈夫坐了24小時的火車來到北京。
26日,趙英在北京某三甲醫(yī)院給丈夫掛了一個神經外科專家號,,專家看了他們帶來的CTA片子,,沒有多說,只開了一張檢查單,,讓他們重做CTA,。
次日,做檢查,,兩天后出結果,,和之前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結果一致,但檢查費高出很多,。
3月1日上午,,趙英拿著檢查結果去看上次給他開檢查單的專家,這位專家看了結果說,,建議她再去找某特需專家進一步診斷,。
趙英馬不停蹄去掛號,好說歹說總算掛到了特需號,,300元,。特需專家看了本院的CTA片子,沒說幾句話,,讓助手開了兩張檢查單,,一張ECT,一張增強CT和血管彩超,。等最早出來的血管彩超的檢查結果5點出來時,,想找專家看看,護士說,,下班了,,要特需專家看結果需要一周后再掛號。
增強CT,,也于次日在醫(yī)院做了,,但做ECT檢查則需要趕到西三環(huán)外的一家三甲醫(yī)院,這家醫(yī)院讓兩天后做檢查,,五天后取結果,。3月8日,趙英在交了1814元檢查費后取到了結果,,隨后趕回,。
看到所有檢查結果,特需專家才許可辦理入院手續(xù),,但需要到病房排隊,。而此時,,趙英來北京后已經花費了5000多元檢查費。趙英說,,除了檢查,,他們夫妻倆幾乎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菜,住在醫(yī)院附近最便宜的合租房,。
在排隊等待入院的日子,,趙英的丈夫被安排做入院檢查乙肝五項、艾滋病毒檢測等,,檢查同樣需要預約,、排隊。
■檢查設備動輒就是進口的
可以省吃儉用,,但對檢查費毫不吝嗇,。趙英的婆婆患心臟病多年,女兒還在讀研究生,,家里經濟很緊張,。但趙英寧肯再難也要給丈夫做最好的檢查。她只關心檢查結果,,至于檢查中用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檢查設備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從來不問,。
“關心那些事干啥?醫(yī)生讓做就做唄,。”趙英無奈地笑了,,每次檢查后,她總是第一時間把結果給醫(yī)生,,留下票據以備回家報銷,。“我們這樣的病,檢查,、治療費用預計在6萬元,,回去能報銷一半就不錯了,當地醫(yī)保有很多規(guī)定,,比如,,入院前檢查費用不能報銷,有的進口設備檢查不能報銷,。”
北京大醫(yī)院檢查中多用進口設備和進口耗材。趙英丈夫的繳費清單上顯示,,2月6日,,在呼倫貝爾市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所入院時做的乙肝五項檢查,,化驗費是30元,而在北京這家醫(yī)院入院時的乙肝五項檢查費是230元,。
根據北京市發(fā)改委制定的《北京市統一醫(yī)療服務收費標準》,,在北京市的三甲醫(yī)院做乙肝五項檢查,也可以是30多元,,只是30多元的檢測用的是國產試劑,,而230元的檢測使用的是進口試劑。
趙英的丈夫入院檢查總花費743元,,僅乙肝五項就是230元,,占了近1/3。北京一位權威專家認為,,入院檢查乙肝五項完全可以用國產試劑,。他說,乙肝五項檢測分為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定性顯示你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多使用國產試劑。定量多使用進口試劑,,能顯示各項檢查數據值,,一般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顯然,,入院檢查用國產試劑就行,,但北京的一些大醫(yī)院在檢查時往往就高不就低,有進口的不用國產的,。
如果使用國產試劑,,僅乙肝五項檢查就能為趙英節(jié)省200元,夠她一個月的飯錢,。3月23日晚上7點多,,趙英從丈夫病房出來,路過一個攤兒,,她花兩塊錢買了兩個素餡包子當晚飯,。“最近總上火,滿嘴是皰,,吃不下飯,。著急呀!來北京快一個月了,,手術前的檢查還沒有全完呢,。盼望著能盡快手術,早點回家,。”3月25日,,醫(yī)院給她丈夫做了手術,。趙英感嘆,來北京看病,,不光身體累,,更主要的是心累,等待讓人心里發(fā)慌,,檢查要等,,手術也要等。
※■記者觀察
■高額檢查費怎么降下來,?
“很多患者在檢查環(huán)節(jié)花費過多,,主要原因之一是進口設備檢查費用高導致的。”天津市腫瘤研究所副所長,、天津醫(y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主任孫保存說,,還有兩個原因是,一些醫(yī)院讓患者重復檢查或者多檢查,,患者家屬盲目追求高端檢查項目,。
臨床上,放射影像占檢查總費用比重很高,,患者見到醫(yī)生還沒有說幾句話,,就會接到一連串的檢查單,核磁,、CT,、彩超、ECT,,甚至還有PET/CT,。一個疾病就要把所有的高精尖設備用一遍,造成很多大醫(yī)院核磁,、CT檢查室門前排長隊的現象,,有的核磁檢查都預約到了1個月以后。
檢查費用居高不下,,也有實際原因,。
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北京宣武醫(y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教授對健康時報記者說,,有些單項檢查貴是因為技術含量高,,相應的檢查結果更準確,檢出比例高了,,這也是造成我們認為疾病逐年增多的原因,。檢查費用高,不能把責任簡單地歸結到醫(yī)院一方,。醫(yī)院購買進口設備,,僅進口關稅就27%,。所以,相關部門應該給予政策支持,。
凌鋒認為,有些疾病是一定要用進口設備的,,像癲癇,,有的就需要購買一個電機植入顱內,準確發(fā)現病灶,,而這個電機一般需要五六萬,,國內壓根兒就沒有。“我們不能因費用問題,,而把診療技術水平降下來,。”
重復檢查也是患者埋怨最多的地方。醫(yī)院之間檢查結果不互相通用,,大醫(yī)院一般不認同地方醫(yī)院的檢查結果,,像趙英的丈夫,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三甲醫(yī)院)做的CTA檢查,,到了北京的這家三甲醫(yī)院則需要重新檢查,,再耗費三四天的時間,無形中又增加了吃住費用,。
一位放射科醫(yī)生說,,醫(yī)生過度檢查是有的,但有時醫(yī)生也很為難,,哪些該查,,哪些不該查,只有根據臨床經驗判斷,。醫(yī)學又是個非常復雜的學科,,疾病變化很快,寧肯多檢查也不能少檢查,,也是為了給患者解除病痛,。
孫保存認為,檢查費降下來很難,,只寄希望于醫(yī)院是不現實的,。從別的醫(yī)院拿來的檢查結果,醫(yī)生只能參考,,更多的是只相信本院檢查,,因為一旦發(fā)生糾紛,患者追究責任,,醫(yī)生就可拿出檢查結果來規(guī)避責任,。
如何把檢查費降下來,?孫保存認為,醫(yī)生要負責任地開出每一張檢查單,,可開可不開的不開,。多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其次應該把醫(yī)院購買設備的成本降下來,,國家給予資金支持,。還要寄希望于國產化設備提高技術水平。中國醫(yī)療器械行業(yè)協會原副會長鄭全錄說,,我國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等市場都被跨國公司所壟斷,。
問題再嚴峻,也要面對,。據國內專門生產核磁的寧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久介紹,,國產化設備水平完全能滿足診療要求,但由于受銷售政策,、人們觀念等的影響,,國產化設備使用比例低。像有些三甲醫(yī)院在招標設備中只要進口品牌,。國產化設備的優(yōu)勢在價格,,3.5型號的核磁,國產品牌350萬左右,,而進口的則需要580萬元,,分攤到每次檢查價格也就高了。
※相關閱讀
衛(wèi)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
■進口醫(yī)療設備是看病貴因素之一
衛(wèi)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看病貴”主要是藥價高,、檢查費用高兩方面,。目前,基本藥物制度已經實施,,藥價降下來了,,但多數醫(yī)療檢查設備仍是進口,從而導致過度醫(yī)療等問題,,成為目前“看病貴”的主因之一,。
王國強認為,進口的重大醫(yī)療設備主導了國內的醫(yī)療市場,醫(yī)療器械的國產化率很低,。“這是花了高價,、貸款買回來的,這些設備存在損耗,、還貸等問題,,從而診斷費用、檢查費用也相應的會高,。”
“生產國產的高精尖設備迫在眉睫”,,王國強建議科技部能組織人員進行專項研制這些儀器設備,包括PET/CT,、核磁等。醫(yī)療設備的研究不是醫(yī)療單位能承擔的,,需要各種技術的匯聚以及多學科專家一起研究而成,。如果生產出國產大型醫(yī)療設備,則既發(fā)展了民族行業(yè),,也能降低醫(yī)療成本,。
據悉,科技部已經在“十一五”末期確定了相關大型醫(yī)療設備的重大專項,,并將于“十二五”開始實施,,目前,PET/CT已經有研制單位,。(據京華時報 3月12日報道)
健康時報記者 馬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