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3月24日,,《柳葉刀》(TheLancet)雜志在線全文刊登了由中國自主研制、以重組5型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型埃博拉病毒疫苗的臨床試驗成果,,初步證實疫苗安全性佳,、免疫原性強,接種14天內可產生針對埃博拉病毒2014年流行株的糖蛋白特異性體液免疫及T細胞免疫,。
此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Ⅰ期試驗在江蘇泰州進行,,參與研究的健康志愿者(18~60歲)被隨機分入安慰劑組,、低劑量組(病毒顆粒4×1010)和高劑量組(病毒顆粒1.6×1011)。研究的主要安全性終點為接種7天內的疫苗相關不良反應,,主要免疫原性終點為接種28天后的糖蛋白特異性抗體滴度及T細胞反應,。
2014年12月28日至2015年1月9日,共120名受試者被隨機分配接種安慰劑(n=40),、低劑量疫苗(n=40)和高劑量疫苗(n=40),,接種后隨訪28天。其中,,82例(68%)受試者在接種7天內出現(xiàn)至少1項疫苗相關不良反應(安慰劑組9例,、低劑量組27例、高劑量組36例,,P=0.0002),,最常見者為注射部位輕微疼痛[安慰劑組8例(20%)、低劑量組14例(35%),、高劑量組29例(73%),,P<0.0001],其余不良反應及實驗室檢查未見組間統(tǒng)計學差異,。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接種后14天和28天時的糖蛋白特異性抗體滴度均明顯增高(P<0.0001),,T細胞反應于14天時達峰值。21例受試者出現(xiàn)輕度發(fā)熱(安慰劑組9例,、低劑量組6例,、高劑量組6例),,無嚴重不良反應。
同期述評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馬爾齊(AndreaMarzi)等的同期述評指出,,上述研究中,,120名受試者隨機分入安慰劑組、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每組中約60%的受試者體內已有5型腺病毒的中和抗體,,滴度超過1?U200。此前在非人類靈長動物中進行的另一種重組5型腺病毒埃博拉疫苗Ⅰ期試驗中,,預先存在的5型腺病毒中和抗體會對疫苗的免疫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中高劑量組疫苗反應率為100%,,不良反應未增加,,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受試者疫苗載體的既有免疫問題。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接種后14天和28天時的糖蛋白特異性抗體滴度均明顯增高(P<0.0001),,T細胞反應于14天時達峰值;高劑量組5型腺病毒既有免疫水平低者(≤1?U200),,抗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在接種4周后滴度為2231.8,但既有免疫水平高者(>1?U200)則為946.5,。這是由于亞洲目標人群中80%體內存在5型腺病毒中和抗體,。既往非人類靈長動物研究表明,腺病毒載體埃博拉疫苗產生的糖蛋白特異性抗體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中的90%有效性濃度滴度為3000,,而上述研究結果未達到這一標準,,尤其是對于存在5型腺病毒既有免疫者。
由于此研究處于初期階段,,接種后的抗體反應僅評估至28天,,因此對于重組5型腺病毒疫苗單次接種的持續(xù)作用時間尚不明確,還需評估是否需要后續(xù)加強接種以維持或建立充分的長期免疫,。28天的隨訪亦不足以對此疫苗的長期副作用進行定論,。對于此疫苗的載體,還應在非人類靈長動物中進行有效性試驗,,以確定高劑量疫苗對于同源及異源的埃博拉病毒株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