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臨床工作中,,時不時會碰到心電圖提示陳舊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無論怎么仔細詢問病史,,既往都沒有明確的胸悶,、胸痛等心梗相關表現。這類患者有時會被認為「奇怪」,,難道都心梗了自己還不知道,?
其實,這類心肌梗死并不奇怪,,而且比想象中常見得多,。它有專門的名字,無痛性心肌梗死或無癥狀性心肌梗死(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MI),,心梗時癥狀輕或不典型而未被察覺,。SMI 是缺血事件對心臟無聲的重擊,,與有癥狀的心肌梗死(Clinically documented MI,CMI)一樣提示不良預后,。
在最近一期 Circulation 雜志(2016 May 31;133)刊登了 ARIC 研究(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關于 SMI 的相關數據 [1],,發(fā)現 SMI 占總心梗人數的 45%,CMI 為 55%,,其中白人較黑人更傾向發(fā)生 CMI(5.04 : 3.24每千人年),。借此東風,和大家分享下 SMI 的相關內容,。
無痛性心肌梗死的定義及診斷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我們先來看下「無痛性心肌梗死」的定義,??此颇吧男g語,其實年代久遠,,早在 1912 年 Herrick 就描述過這一臨床現象,。而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有學者在多項大型臨床試驗中觀察到有相當部分心?;颊呤恰甘潞蟆拱l(fā)現的,,回顧病史并有沒有明確的心梗表現,其中包括了極其老牌的 Framinghan 研究 [2],。
然而,,如何嚴謹地定義無痛性心肌梗死比較困難。單從它英文及中文名字的「多樣性」就可以看出來,常用的英文名包括:
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nfarction |
Painless?Myocardial?Infarction |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
Unrecognized Q-wave?Myocardial?Infarction |
而在中文,,則稱為「無癥狀性心肌梗死」或「無痛性心肌梗死」,。
這些名字中,最客觀的是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窾nrecognized」,換句話說就是「未察覺的」,。而未察覺的內涵,,可能是真的沒有癥狀,也可能是出現心絞痛之外的癥狀(腹脹,、頭暈,、出冷汗等等)或者是心絞痛的痛悶感很輕,但是患者或者醫(yī)生不覺得是心臟的問題,。
最具有實操性的是 Unrecognized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電圖連續(xù)的導聯看到病理性 Q 波,但是沒有明確的心梗病史表現,,就可診斷,。然而這個定義有三點局限。第一是單以病理性 Q 波診斷心肌梗死有一定的假陽性,。Q 波在傳導阻滯,、旁路、心肌病,、肺心病甚至正常變異等等情況均能見到,。第二,相當部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沒有 Q 波,,如非 ST 段抬高心梗,,只有 15% 的非 ST 段抬高心梗最后出現 Q 波。第三,,除心電圖外,,心肌梗死還可以通過心臟彩超、MR 及核素診斷,。因此,,Unrecognized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既有實操性,又有局限性,。
而中文的翻譯,,無論是「無癥狀」還是「無痛性」心肌梗死,都似乎不太客觀,。本文先用無痛性心肌梗死這個更為廣泛的名字,,繼續(xù)與大家分享,。
上文提到,ECG 雖然簡單,,可操作性強,,但用 Q 波診斷 SMI 是有漏洞的。那我們看看心臟彩超,、心臟 MR 這兩項檢查手段是否更優(yōu),。
研究發(fā)現,在有 Q 波的心肌梗死中,,只有 12% 的 SMI 和 53% 的 CMI 心臟彩超有明顯的室壁運動障礙 [3],。因此,心臟彩超診斷心肌梗死敏感性較低,。在日常是能碰到心肌梗死的患者彩超沒有報室壁運動障礙,,這并不是彩超醫(yī)生水平不行。心臟彩超并不是發(fā)現 SMI 較好的手段,。
心臟延遲增強 MR(DE-CMR)是目前診斷心肌梗死非常精準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它能識別出 99% 的 Q 波心梗及 91% 的非 Q 波心梗,并且能較好地評價心肌梗死的面積 [4],。
有研究納入了 185 例冠心病患者,,發(fā)現其中 33% 的患者 MR 有局灶釓延遲強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提示有心肌梗死,。而這些 MR 提示心梗的患者只有 20% 心電圖出現 Q 波,,80% 沒有 Q 波,。這種無癥狀也沒有 Q 波的心梗,又叫 Unrecognized none Q-wave MI,,相比無 LGE 的患者,,死亡風險高 11 倍,心血管死亡風險高 17 倍 [5],。因此,,在 SMI 的診斷上,心臟 MR 無論是敏感性還是特異性,,都應該高于心電圖,。但因為「門檻」較高,在臨床研究及日常臨床工作中使用仍較少,。
SMI 的定義是紛繁而缺乏準繩的,,定義都不清楚,往下就更難談清楚了,。個人覺得 SMI 的概念這樣總結可能是合理的:有明確心梗證據(心電圖,、心臟彩超、MR 及核素)但缺乏心梗病史表現。
SMI 發(fā)生率遠高于預想
開篇提到,,SMI 的患者有時會被認為是「奇怪」的,,怎么心梗了自己都不知道。其實,,SMI 一點都不「奇怪」,,也不少見。許多大型臨床研究(見 table1)表明,,SMI 占心?;颊叩谋壤骄哌_ 30%~40% 左右(定義不一致導致發(fā)生率變異較大)。而最近發(fā)表的 ARIC 研究中 SMI 比例為 45%,,在某些人群,,比如黑人男性中,SMI 的比例還要高于癥狀性心梗(CMI),。也就是說,,SMI 的比例和 CMI 差不了多少。
圖 1 表格引用自 Prevalence, Consequences?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Trials?of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Card;2013;111:914e9,18
臨床上覺得 SMI 較少,,這與認識不足及思維慣性有很大關系,。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現為持續(xù)時間長、程度劇烈的胸痛,,心肌梗死疼痛的時間和程度是其與普通心絞痛鑒別診斷的重要項目,。這也帶來了一些錯覺:既然心肌梗死以劇烈持久的疼痛為特征,而「不痛」的心梗自然而然就歸為「奇怪」,。實際上,,「不痛」的心梗占了近一半。筆者認為,,既然 SMI 占了心梗接近半壁江山,,臨床醫(yī)生與相關教材有理由增加對 SMI 的關注,勿讓「常見」被誤解為「少見」,。
SMI 的危害等同于 CMI
理論上推測,,SMI 癥狀不明顯,預后可能比 CMI 好些,,但是事實并非如此,。目前絕大部分臨床研究發(fā)現,SMI 和 CMI 具有相似的不良預后,。
在 Framingham 研究中,,發(fā)現男性發(fā)生 SMI 相比 CMI,之后的心血管死亡(心衰,、再發(fā)心梗,、卒中)發(fā)生率更高,,而女性沒有此差異。Reykjavik 研究發(fā)現,,隨訪 15 年,, SMI 相比 CMI 死亡率更高(56%:51%),其中冠心病是最主要死因,。Honolulu 研究也有同樣的結果,,10 年全因死亡率 SMI 比 CMI 為 45% : 35%,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為 39% : 28%,。而 CHS 研究,、BAS 研究發(fā)現 SMI 與 CMI 隨訪死亡率未發(fā)現差異。
在 Rotterdam 研究中,,SMI 心衰的發(fā)生率與 CMI 一致,。SMI 癥狀輕或不典型,心衰發(fā)生率就低的假想是不成立的,。只有 Fremantle 以及 Israeli 兩項研究的數據提示 SMI 的預后明顯優(yōu)于 CMI,。(以上臨床研究的原文可參考 table1)
而在最近發(fā)表的 ARIC 研究中 SMI 的數據也提示,SMI 與 CMI 有相似的不良預后,。
圖 2 引用自 Rac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 Circulation;2016 May 31;133(22):2141-8
SMI 雖然無聲,,但是對心臟來說也是一記重擊,和 CMI 一樣預示不良結果,,甚至比 CMI 更差,。個人覺得有兩點是可以幫助理解的,首先 SMI 缺乏急診的血運重建,,而 CMI 有急診血運重建的機會,,這是關鍵;其次就是相當部分 SMI 并沒有得到及時的冠心病心肌梗死二級預防的治療,。
如何早期發(fā)現及治療 SMI
既然 SMI 與 CMI 有同樣的不良預后,,SMI 的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SMI 的治療方案與 CMI 的是類似的,,包括:行 CAG 明確冠脈情況,必要時行血運重建,;給予心肌梗死的二級預防,,包括抗血小板、他汀,、ACEI/ARB,、β受體阻滯劑等。然而 SMI 的難點在于癥狀不明顯,,心梗的診斷有延誤,。因此,,如何早期發(fā)現 SMI 并給予及時的治療,就成了 SMI 的關鍵點,。
有些「即將成為」SMI 的患者得到及時診斷,,這與患者及醫(yī)生的警惕性相關。這里分享碰到的兩例患者,,一例表現為午飯后出汗,,可浸濕衣服,伴輕微頭暈,,沒有任何胸悶,、胸痛表現,就診后做心電圖提示下壁 ST 段抬高,,CAG 示右冠中遠段血栓形成,。另一例,患者表現為上腹脹,、腹瀉,,因為冠心病危險因素較多,完善心電圖后發(fā)現是下壁心肌梗死,。然而幸運的都是少數,,SMI 的患者隊伍仍然很龐大。
遺憾的是,,目前暫未發(fā)現針對早期發(fā)現 SMI 的相關文獻,。哪類人群需要接受隨訪、如何隨訪,、隨訪間隔,、手段(心電圖、彩超甚至心臟 MR)等,,這些內容都存在空白,。
但是,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1)SMI 的危險因素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類似,,包括吸煙,、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等,。(2)心電圖價格低廉方便,是目前看來可操作性最強的篩查手段,。既然這樣,,何不給您門診隨診的高危患者半年或一年復查心電圖,,讓危險及早浮出水面,?與大家分享這些觀點,,也希望與您進行更多交流。
參考文獻:
1.Rac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 Circulation;2016 May 31;133(22):2141-8
2.The silent coronary: the frequenc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Framingham study. Ann Intern Med. 1959;50:1359-1369.
3.Echocar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cardiographically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 in a community population. Am J Cardi ol 2005;96:1069e 1075
4.Performance of delayed-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gadoversetamide contrast for the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trial. Circulation 2008;117:629 e637.
5.Unrecognized none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valence and prognostic signi 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disease. PLoS Med2009;6:e1000057.
本文作者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麥憬霆醫(yī)師,。更多精彩內容,,請打開手機微信,搜索并關注「心血管時間」,,每天 5 分鐘,,修煉心血管醫(yī)學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