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胃痛 對癥治療最關鍵
幾年來,,在診治學生疾病的過程中,,發(fā)現胃病病例明顯增加。據1999年,、2000年,、2001年對一年級學生1189人的統(tǒng)計,患胃病人數占就診人數的32%左右,。一年級學生健康知識調查發(fā)現,,患胃病的學生約占1/8。而且多數是初中階段發(fā)病,,少數是小學時期發(fā)病,。由此可見,中專學生胃病應引起足夠重視,。
1,、飲食不節(jié)/潔。據調查,,中專一年級學生懂得平衡膳食,、均衡營養(yǎng)等健康知識的不到30%。中小學時期飲食衛(wèi)生注意不夠,,零食代替主食,,隨便吃不衛(wèi)生的食品,吃飯狼吞虎咽,,飽一頓,,饑一頓,暴飲暴食等,,以及受現代減肥熱的影響,,部分女生盲目追求苗條,以饑餓限制進食和飲食不規(guī)律,,無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識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原因,。
2、情緒不穩(wěn)定,。 青少年人生經歷少,,對挫折、失敗缺乏心理準備,,容易出現悲觀,、失望、憤恨,、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通過大腦皮層的作用,導致胃酸分泌紊亂,,造成發(fā)病,。
3、家庭溺愛,。 現代家庭對子女的嬌縱,、溺愛,形成了年輕一代自私,、任性,、嬌氣、缺乏勇氣,、缺乏毅力,、不合群等不良的心理素質。這些不良心理同樣可刺激大腦皮層,,影響胃酸的分泌,,造成胃功能紊亂,誘發(fā)胃病,。
4,、教育的誤區(qū)。長期以來,,中學教育受升學率的影響,,對衛(wèi)生課及傳播健康教育的課程重視不夠。繁重的文化課,,做不完的練習更是令人生畏,,它不僅影響學生的生理健康,而且引起眾多的心理問題,。學生常見病已不儀僅局限在近視,、沙眼等,。青少年胃病,、胃潰瘍國外報道占7%~58%,國內也有28%,。另外,,青少年抑郁癥、躁狂癥及心理障礙也屢見不鮮,,從理論上講,,青少年胃病與課業(yè)負擔之間不無直接關系。
二,、中專學生胃病防治對策
全面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改革教育制度,減輕學業(yè)負擔,,真正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常見病心理障礙的根本措施。
1,、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學校開展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可以多樣,,可上衛(wèi)生課或衛(wèi)生知識講座;也可利用廣播宣傳,,播放健康教育磁帶;還可以利用黑板報、櫥窗進行宣傳,,從各方面加強健康教育,。
2、減輕學生負擔,。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減下包袱,放松心情,,使廣大學生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有大腦放松的時間,有發(fā)展自己興趣,、愛好及特長的時間,,這對青少年時期的中專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有機會嘗試各種成功與失敗,,提高自我調節(jié)能力,、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使其心理、生理健康成長,。
3,、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第二高峰,,各系統(tǒng)發(fā)育未完全成熟,。作息制度的制訂一定要以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出發(fā),保證充足的睡眠,。
4,、合理安排飲食。學校要特別注意食堂的飲食結構,,努力做到各種營養(yǎng)素的搭配,,營養(yǎng)素的多樣化,,達到平衡膳食的要求;注意三餐熱量、蛋白質,、脂肪的攝人;要重視吃好早餐,,不吃早餐、中晚餐補的飲食習慣是完全錯誤的,。
青少年時代是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人格,、個性心理塑型的關鍵時期,這時期所受的各種教育和影響直接關系到人的一生,,尤其是身心健康,。試想,如果一個人身體很弱,,甚至長期生病,,或者心理素質太差,經不起一點挫折,,這樣的人即使知識很多,,本事很好,仍然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忽視胃病之類的小病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