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到4歲就步入幼兒期,或稱學前期。這時,,他們可以用語言和大人交流了,還會 對某種要求討價還價,。由于獨立生活的能力隨著身心的發(fā)展而增強,,產(chǎn)生了渴望參加成人的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喜歡學習各種本領,,如喜歡學習唱歌,、跳舞,、畫畫,、彈琴,、識字、手工 ,、體育活動等等,。引導和教育得法,滿足他閃的需求,,不斷發(fā)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使他們更好地成長,,其才能和特長可以很好發(fā)揮,。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 有些才能的發(fā)展就會終生難以彌補,。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形成和道德品質(zhì)的奠基時期,。家長應配合幼兒園做好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寓教于游戲 幼兒渴望參加成人的一些社會活動,但他們的能力有限,,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游戲活動,,讓其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和促進智力發(fā)展。
他們在參加游戲時往往要扮演某一角色,,要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系,,不同職業(yè)工作者的工作表現(xiàn)等,就需要去觀察,、了解周圍的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初步掌握一些社會和自然知識。這個過程就促進了幼兒感知覺能力,、觀察力的發(fā)展;在游戲中要記住一些游戲規(guī)則和具體內(nèi)容,,就能促進記憶力,尤其是有意記憶的發(fā)展;在游戲中要以部分虛構(gòu)代替現(xiàn)實,,就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游戲中角色之間要對話甚至辯論,,游戲情景要設計,遇到的問題要解決,,這些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展,。
因此,,家長在家里要幫助組織、指導,、參與孩子的游戲活動,。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好多時間缺乏游戲伙伴。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如讓孩子當交通警察,,大人當行人;孩子開汽車當駕駛員或焦票員,大人當乘客;孩子當商店售貨員,,大人當顧客等等,。這樣孩子會玩得很高興。在游戲過程中,,指導孩子如何正確扮演某一角色,,給孩子講解游戲中涉及的知識。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游戲內(nèi)容也要趨向復雜化,,如讓孩子扮演售貨員,對4歲孩子只要他拿給顧客指定的物品,,對6歲孩子就要求有數(shù)量概念,,如要2支鉛筆,3個皮球,,或幾元1支的筆等簡單數(shù)量和計算等等,,也可以做游戲的形式教孩子識字,如用卡片上寫的物品名稱代表物品,。只要大人用心教,,孩子就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學到不少知識,并識不少字,。此外,,還可通過游戲?qū)⒆舆M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發(fā)現(xiàn)幼兒在數(shù)學,、音樂,、圖畫、體育等某一方面有特殊的興趣或某種才能的萌芽,,就應及時拜師求教,,以免埋沒人才。
二,、鼓勵好奇心發(fā)展求知欲幼兒隨著年齡增長,,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對接觸到的周圍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對初次接觸到的事物,,總想弄個明白,經(jīng)常要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了5~6歲時,由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他們會動腦筋了,,往往會提出許多“為什么?”如問“天為什么會下雨?”“云為什么為走?”對機械的或電動的玩具會問“為什么會動?”想拆開來看個究竟。他們沒窮沒盡的問題會使大人很難對付,,他們會將新買的玩具或家里的用具拆開或弄壞。有的家長感到厭煩,,就會用“你真笨,,連這樣簡單的問題也不知道”等話語來搪塞,甚至打罵一頓,,以消弄壞器皿之恨,。殊不知這樣做,會抑制孩子的好奇心,,毀壞其探索的興趣,。故家長應摸清情況,加以誘導,,使他們長大后成為有所作為,、能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人。
三,、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和道德品質(zhì) 個性是指個人的心理特性,,也就是一個人比較穩(wěn)定、比較經(jīng)常的心理特性,。正如人的相貌各不相同一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個性。性格和能力是個性的主要表現(xiàn),。比如面對困難,,有的人能冷靜對待,十分自信,,想方設法去排除困難;有的人一遇困難,,不是一籌莫展就是怨天尤人,意志消沉,。家長應教孩子學習前者,,培養(yǎng)堅強的毅力,努力去克服困難,。
幼兒在同成人或伙伴的交往中,,開始對自己有所認識,如自己是否是乖孩子?聰明否?漂亮否等等,。別人怎么評價他,,他就模仿別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因此家長對幼兒要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更不能將他說得一無是處,老是嫌他笨,。以免形成自卑,,失去信心。但也不能過份吹捧,,使他忘乎所以,。
家庭是幼兒性格形成的搖籃,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一些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會養(yǎng)成孩子合作、獨立,、溫順型的性格;專制型的家庭會形成孩子反抗,、情緒不穩(wěn)定,依賴,、服從的性格;家長溺愛孩子會造成任性,、反抗、幼稚,、神經(jīng)質(zhì)的性格,。為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必須有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破裂家庭對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十分不利,。
兒童能力的發(fā)展在幼兒期是很迅速的,在兒童各種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某個時期對外界的影響異常敏感,,掌握知識技能非常容易,這就是所謂發(fā)展的敏感期,、最佳期或稱關鍵期,。有人提出:2~3負是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學鋼琴從5歲開始,,學小提琴從3歲開始才能精通。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幼兒期是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期,。故家長要充分利用關鍵期的良好時機,,采取積極的教育措施,加速兒童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在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的同時,,要糾正其個性中的不良傾向,如膽怯、不合群,,就要幫助他多和同伴玩,,和小朋友建立起良好的關系,使小伙伴喜歡接納他,。
4~6歲的幼兒已有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他們用“好人”“壞人”去理解人的道德品質(zhì),,認為英雄,、解放軍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壞人,,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如不以打人,、罵人,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等等,。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內(nèi)心體驗,,如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責任感,、榮譽感等。幼兒在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也會產(chǎn)生以上的情感體驗,。他們平時熱愛解放軍叔叔,憎恨壞人,。自己做好事會感到愉快,,做了錯事會感到悔恨、害羞等,。幼兒還會將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轉(zhuǎn)化為道德行為,,如幫助老人,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等,,但這種行為有時不能持久,需要大人加以引導,。家長必須像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一樣,,重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幼兒對道德的理解是具體的,,大人肯定的行為他們會認為是應該幫的,,有時會照大人的做法去做,大人必須做出好榜樣。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做不到的不要隨便答應,,對孩子的承諾必須兌現(xiàn),不要讓孩子感到大人在撒謊,。
四,、作好入學準備 學前期的結(jié)束即是學齡期的開始,對學前晚期的兒童應作好上學的準備,。首先是使兒童有心理上的準備,,告訴孩子再過半年或幾個月就要上學了,小學和幼兒園不同,,上小學主要是讀書,、學本領,只要通過學校的學習,,掌握好知識,、技能,長大后才能為祖國的建設服務,。
(實習編輯:吳日途)